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严格落实规范的大环境下,从制度建设、体制优化、行为规范3方面论述,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有效策略,旨在为顺利执法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县级领导小组和综合示范村的村级共管委员会等社区共管协调机构,编制综合示范村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和使用社区保护基金,开展社区共管和社区保护教育活动,监测与评估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并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呼、包二市沿山地区李、杏树防止晚霜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霜害是李、杏树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常常给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气候因子是造成晚霜害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品种、园址选择和栽培管理等因素也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晚霜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关的霜冻害防止对策和建议,为李、杏树的进一步种植及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草地网球运动的历史和场地规格,论述草地网球场草坪的建植、养护要点和草坪质量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利用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出某种抗生素药物是否能够与细菌结合,从而减弱或破坏细菌对人体的破坏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6.
经过不同杏鲍菇菌株的对比试验,确定适宜于磐安栽培的为编号为"9905"的菌株;其较佳培养料配方为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5%、石膏粉2%、石灰1%、pH值6.5~7、含水量60%~65%;宜采用12×50(厘米)袋栽和层架立体栽培方式;接种时间海拔500米及以上地区为9月5日至9月25日,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为9月20日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7.
消毒药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或减弱,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消毒药的效力,有效地控制好各类疾病的发生,在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绿霉菌对食用菌生产的危害性极为严重.直接影响着菇类的产量、质量,栽培者大多用“多菌灵”等药制来防治.但都苦于药效不佳.或是残留毒大.给裁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种情况,河南省项城市科技化学实验厂联合大中专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9.
德国小香葱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香葱,学名细香葱(Allium schoenoprasum L.),又名四季葱,别名青葱,其香味浓郁,产品柔嫩,是一种上等调味香料蔬菜,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蔬菜。近年来,崇明县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引种德国全绿小香葱,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加工成冻干小香葱,出口于日本及欧美地区,取得了成功。现将德国小香葱的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沙棘的4个种类,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根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根形态解剖结构差异很大,中国沙棘的皮层厚度比俄罗斯沙棘相对要厚,导管直径小,导管密度大,维管束占根面积的百分比较大,表现出中国沙棘适应干旱地区生态条件的结构特性。同一种类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山地、滩地、人工林的中国沙棘根组织结构各部分也有明显差异,人工沙棘林根的皮层厚度比山地阴坡、山地阳坡和滩地沙棘根的皮层厚度都要宽,维管束直径也大;导管密度则以山地阳坡根导管密度最大,立地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是由于人工林、滩地及山地,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即逐渐趋于干旱,土壤肥力逐渐减弱即逐渐趋于贫瘠,中国沙棘形成了适应其严酷的立地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此项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