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日益增长的人口及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口承载力是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辽宁省1997~2006年10 km×10 km分辨率的气象资料,通过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计算(农田、草地和湿地)生产力及其动态.结果表明,辽宁省近10年来年均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97~2006年辽宁省植被年均总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农田、草地和湿地)3.63×107 t/a,其中农田、草地和湿地分别为2.18×107、0.99×107和0.46×107 t/a.应用人口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辽宁省1997~2006年的年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 226.9万人、2 035.3万人和2 015.1万人.  相似文献   
2.
利用影响植物分布的8个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湿润指数、年辐射量和海拔)以及辽东栎林地理分布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筛选出影响辽东栎林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气温、大于5℃积温和年辐射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辽东栎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辽东栎林的潜在地理分布,其潜在分布区覆盖了我国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华中西北部、华东北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及西北东部地区.影响辽东栎林潜在分布的各主导因子阈值分别为:年均降水量340~1 060 mm、最冷月气温-17~4 ℃、大于5℃积温800 ~3 700℃·d-1、年辐射量1.08×105~1.41×105W·m-2.  相似文献   
3.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大于5℃积温和最暖月温度;利用模拟的蒙古栎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即年均降水量330-910 mm、气温年较差大于29℃、大于5 ℃有效积温为1200-3500℃·d、最暖月温度为17-2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