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作物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树种,但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人工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自然林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及经营技术要点等进行阐述,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整套桉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措施,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及规划、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科学的植被管理等,以期为"近自然林业"理论在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经营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炼山+机械挖桩造林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破坏作用要明显高于伐根催腐造林;与皆伐前相比,两种造林措施均导致了林地土壤pH向酸性化方向发展;伐根催腐造林使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K、Ca和Mg含量均较皆伐前大,炼山措施导致大量养分烧失和流失,故其最小;土壤微量元素中除了Cu以炼山造林地最大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尾巨桉不同育苗方式、不同繁苗方式和不同无性系的正交试验林10月生、23月生生长量和25月生时解析木及风害调查数据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生长量:育苗方式对幼林的各生长量指标影响最大,其次是繁苗方式,最小为无性系。最好育苗组合方式为:DH32-29无性系+网袋苗+组培苗;(2)解析木:地上调查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育苗方式,其次是繁苗方式;而地下指标主要是根系生物量,影响根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为繁苗方式,其次是育苗方式;其中组培苗较扦插苗有较大的生长潜力;(3)抗风性:DH32-29在生长数据方面优于GL9,但抗风效果明显弱于GL9,在台风严重的地方要慎重选择;(4)蓄积量:不同处理的综合比较结果和小区总蓄积量比较结果是一致的,均为①GL9-网袋-组培苗>④DH32-29-泥袋-组培苗>③DH32-29-网袋-扦插苗>②GL9-泥袋-扦插苗。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5个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各层土壤容重均呈现随林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增大,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0~100cm土层的土壤最大贮水力排序为:7年生(585.39 t·hm-2)>3年生(582.93 t·hm-2)>5年生(580.41 t·hm-2)>1.5年生(570.99 t·hm-2)>1年生(570.63t·hm-2),土壤有效贮水力排序为:1.5年生(59.50 t·hm-2)>7年生(46.96 t·hm-2)>1年生(22.47 t·hm-2)>5年生(22.46 t·hm-2)>3年生(13.82 t·hm-2)。  相似文献   
5.
以桉树皮为原料,研究添加不同氮源与菌剂的腐熟效果,应用Fuzzy函数方法对各处理的腐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经腐熟处理的桉树皮,理化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9种处理对腐熟效果优劣的排序为:鸡粪+酵素菌>猪粪+酵素菌>猪粪+VT-1000菌>猪粪+EM菌>鸡粪+VT-1000菌>鸡粪+EM菌>尿素+EM菌>尿素+酵素菌>尿素+VT-1000菌,其中鸡粪+酵素菌处理对桉树皮的腐熟效果最佳,该处理最适合桉树皮腐熟,而尿素+VT-1000菌处理对腐熟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