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漫  杨康  韦小丽 《经济林研究》2020,38(1):231-236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于榉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以提高榉树容器苗的培育质量。【方法】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锯木屑和腐殖土5种材料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6种基质,以此6种配方基质为供试的育苗基质(其处理编号分别为T1、T2、T3、T4、T5、T6),选择10 cm×5 cm×5 cm的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进行了榉树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了榉树容器苗的出苗率、形态指标、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等19个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以不同配方基质培育的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6种基质处理的出苗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3>T5>T1>T2>T6>T4,其中T3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最高,T4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最低,T3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是T4基质处理的出苗率的3.47倍;T1基质处理的苗高、地径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的,T2基质处理的叶片数显著高于除T1和T5外的其他基质处理的。T2基质处理的侧枝数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的,不同基质处理间容器苗的高径比、侧根数、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T1基质处理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苗木干质量及其质量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的,不同基质处理间容器苗的茎根比无显著差异;T1基质处理的根系活力强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除T2外的其他基质处理的,T2基质处理的叶绿素总量极显著高于除T1外的其他基质处理的,不同基质处理间容器苗的叶绿素b、叶绿素a/b之值均无显著差异,T4基质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基质处理的。【结论】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以T1基质(其配比为:腐殖土∶泥炭土∶珍珠岩=2∶1∶1)培育的榉树容器苗其质量最好,这种配方基质是榉树容器苗的最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2.
杉阔混交林地土壤肥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杉阔混交林是改良杉木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我国营造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状况的影响,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3.
为分离出具备促生功能的种子际真菌,对来自贵州晴隆、三穗、关岭的野生花榈木种子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针对其溶磷、解钾、固氮、产IAA性能进行筛选,最后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3个地点共分离出16株种子际真菌,其中有7株真菌来自关岭、5株真菌来自晴隆、4株真菌来自三穗;对同时具备4种促生功能的真菌鉴定结果为编号SS-1-6、SS-2-3、SS-1-3、QL-3-5、GL-4-1和GL-3-1分别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茎霉属(Chaunopycnis sp.)、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花榈木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闽楠幼苗对大量元素缺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以伞花木下胚轴、子叶、腋芽和花柄作为外植体,采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下胚轴、子叶和花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 6-BA1.0 NAA0.1、1/2 MS 6-BA2.0 IBA0.1和MS 6-BA10.0 IAA0.5;芽分化和增殖的理想培养基分别为1/2MS 6-BA1.0 NAA0.1、1/2MS 6-BA1.0 IBA0.1和MS 6-BA10.0 IAA0.5.以腋芽为外植体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为1/2MS 6-BA1.0 IAA0.1.伞花木组培苗生根的理想培养基为1/2MS IBA2.0 BA0.2,生根率达80%以上.以泥炭和珍珠岩(2:1)混合作移栽基质,采用两步移栽法取得了较好的移栽效果,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花榈木野生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贵州省花榈木野生种群的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笔者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贵州省花榈木野生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计算了4个生存函数估算值,分析研究了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花榈木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多,中龄个体数量很少;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即幼体死亡率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4个生存函数估算值表明,花榈木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渐减、后期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容器育苗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不同激素浸种、不同基质配方和容器、营养液配方、不同修根处理和接种印度块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容器育苗的试验,结果表明,用GA50mg·L-1+CaCl220mg·L-1溶液浸种能提高发芽率20.1%;用1/2森林腐殖土+1/2的黄心土作基质最有利于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容器育苗适宜的容器为250mL的硬质塑料管(杯)和6cm×12cm塑料袋.营养液配方以NPK=321的配比为佳;化学修根防止根系畸形效果最好,碳酸铜浓度以150g·L-1较为合适.接种菌根菌是马尾松容器育苗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给贵阳地区棕榈人工造林的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内遵义、毕节等18个市(县)的棕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育苗的方法进行培育。对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棕榈种源进行类别划分,对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种源棕榈苗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高、地径、总根长、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及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指标的变幅分别为28.78~51.09cm、8.40~21.93mm、37.41~85.02cm、14.73~41.20cm、127.13~362.82cm2、5.52~19.55cm3、902~1536、4.64~12.32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种源可分为2大类,其中罗甸、兴义、毕节为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一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是低纬度和湿润地区的棕榈苗在试验区生长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排序的前3名分别为罗甸、兴义、毕节种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评价出罗甸、兴义和毕节种源为贵阳地区首选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红豆树是中国特有濒危树种,也是珍贵用材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筛选红豆树组织培养最适繁殖条件,为提高繁殖率、完善红豆树组织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红豆树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蔗糖、琼脂浓度和p H对茎段启动培养的影响。【结果】红豆树幼嫩茎段消毒以0.1%KMn O410 min+75%乙醇30 s+0.1%Hg Cl28 min效果最佳,污染率仅6.98%,成活率达100%;启动培养条件以基本培养基1/2MS+蔗糖浓度30 g/L+琼脂8 g/L+p H6.0的效果最好,丛生芽诱导率达85.19%。【结论】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蔗糖及琼脂浓度和p H是红豆树茎段初代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闽楠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以闽楠一年生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模拟不同的低温环境(10℃、5℃、0℃、-5℃)进行培养试验,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观察幼苗叶片在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迫10d时,5℃和10℃处理的幼苗其叶形、叶色和枝梢形态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但0℃处理的幼苗叶片则有明显变化;20d时,10℃条件下闽楠成熟叶片萎蔫下垂并伴有少许叶片脱落现象,而0℃处理的叶片还伴有失绿现象。经过-5℃/24h处理,幼苗叶片失绿且伴有结冰现象;常温恢复1h和12h后,叶片出现反卷、失绿严重、叶片重度萎蔫并脱落的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持续长时间的处理,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经过24h的冻害处理及常温恢复1h和12h,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闽楠幼苗半致死温度为-2.9℃。试验结果说明闽楠幼苗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低温,但持续20d的冷害和-5℃/24h冻害及常温恢复12h处理,其幼苗叶片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