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旨在挖掘影响猪甘油三酯(TG)含量的有效SNP位点以及候选基因,为生产优良猪肉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收集Beadchips 60K SNP芯片分型莱芜猪、二花脸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郡)(DLY)群体共1 256头猪的数据,并运用FarmCPU模型对1 256头猪的TG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Study,GWAS)及Meta-GWAS分析。GWAS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2个与TG含量相关的SNP位点,其中莱芜猪中有6个(P<1.8×10-5),二花脸猪中有8个(P<1.8×10-5),DLY中有18个(P<1.8×10-5);Meta-GWAS分析结果显示:发现2个与TG含量相关的新SNP位点;并利用Ensembl数据库,在显著SNP位点上下游0.5 Mb区域内进行基因鉴定,一共发现8个与TG含量调控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在莱芜猪中发现的基因为PDCD6IP;在二花脸猪中发现的基因为CD24、ADGRF5和ADAMTS5;在DLY中发现的基因为DM...  相似文献   
2.
通过MaxEnt模型对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有蹄类保护物种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20次重复后斑羚、鬣羚、林麝、羚牛的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962、0.947、0.924和0.945;(2)斑羚、鬣羚、林麝、羚牛得适宜栖息地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27%、25%、24%,次适宜栖息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19%、35%、34%,不适宜栖息地占保护区总面积59%、54%、40%、42%;(3)对斑羚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坡度和落叶灌丛,对鬣羚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竹林、栽培竹林和落叶灌丛,对林麝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落叶灌丛和竹林,对羚牛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竹林以及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采精季节和采精月龄对法系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公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效果。【方法】选取278头法系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试验对象,收集某种公猪站2021年17 960条精液记录数据,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与方差分析探究品种、采精季节和采精月龄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及总精子数的影响;同时于夏季从各品种中分别选取15份精子活力≥90%、前向性运动≥80%精液,稀释后进行为期7 d的常温保存试验,比较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结果】长白猪精液体积、总精子数均显著高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显著高于长白猪和大白猪(P<0.05),精子活力显著低于长白猪和大白猪(P<0.05)。随着常温保存时间的延长,各品种公猪精液精子活力和前向性运动逐渐降低,其中长白猪精液在夏季常温保存效果最好,杜洛克猪最差。各品种公猪精液体积在秋、冬季均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总精子数春、冬季均显著高于夏、秋季(P<0.05),精液密度在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各品种公猪精子活力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现今世界范围内杀伤力最强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它的防控和治疗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面向环境传人现象,在相关数据的支持下对新型冠状病毒与气候特征展开研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建立VGG模型,对原始天气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并结合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目前严峻的防疫形势提供一定的提示以及...  相似文献   
5.
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偶蹄类物种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共发现六种偶蹄类动物,分别为羚牛、斑羚、鬣羚、林麝、毛冠鹿、野猪.相对多度结果显示,最高的为斑羚(RAI=51.2)和毛冠鹿(RAI=32.6),明显高于其他物种.其余依次为林麝(RA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