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杏优良单株性状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杏优树园内初选优良单株的观测,掌握了花、果、1年生枝的生长动态及其丰产性。按晚花选育标准,初步选出3个晚花优株。对大蕾期山杏进行硫酸纸套袋处理,初步选出6个自交亲和性高的优株。跟踪测定1年生新枝与果实的生长,绘出生长曲线图,找到了枝与果的生长动态规律。经产量调查,初步确定有5个优株达到丰产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柠檬香茅商品产量与食味品质,研究柠檬香茅施用"喷施宝"肥料对柠檬香茅商品产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喷施宝牌有机水溶肥料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三种浓度和康熙宝有机水溶肥料750倍液叶面喷施;喷施宝牌含腐殖酸冲施肥料300倍液淋施;清水喷施作空白对照。设6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喷施宝有机水溶肥1500倍液叶面喷施2次,柠檬香茅商品产量平均1115.90Kg/667m~2,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担菌宁”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所合成的“担菌宁”(日本名称为 Ba-sitaa 通用名 mepronu),是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开发并生产的一个新杀菌剂品种。通过室内平板和植株上保护、治疗、内吸等实验及田间药效测定,担菌宁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初步得到了肯定。现将室内、室外结  相似文献   
4.
新三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16个通式为(CH3)3C(X)CH(Tr)CH2(Y)R的新三唑类化合物「式中,X=CO,CHOH;Tr=(1H)=-1,2,4-三唑-1-基,=N,NH;R=(取代或未取代)苯基,烷基;(五赠或六员)杂环基」对8种病原菌的钉菌活性和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比较了16个新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配方施肥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配方肥增产效应,探索超级稻施肥适宜的氮磷钾比例,2009年在东兴市江平黄竹村晚稻上进行了配方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尿素424.5 kg/hm2、钙镁磷肥750.0 kg/hm2、氯化钾325.5 kg/hm2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对比,增产945.50 kg/hm2,增幅15.03%,节本增收1 090.00元/hm2。因此,配方肥建议纯N、P2O5、K2O比例为13∶6∶13,此配方比较适合当地超级稻生产,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在已退化的土壤上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改善土壤质量和土壤碳的途径。2006年美国学者K.N.Potter等人在德克萨斯中部3个区分别测量了颗粒碳和无机碳含量,其中颗粒碳大小介于53~2000μm范围内,无机碳小于53μm。每处设一个从未耕种的天然草场区、农用地和恢复草地。有机碳库大小在天然草地、恢复草地和农用地表层40 cm内变化。天然草地中总有机碳含量最多,而恢复草原和农用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相当。与天然草地相比,恢复草地和农田超过耕层以后颗粒碳和无机碳库均有减少。恢复草原中的颗粒碳多于农用地,但在5 cm表土层内颗粒碳的增加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碳的积累在9~30 a中表现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红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及早达到木材采伐标准。但间伐强度过大影响整个林分的蓄积量。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极强度间伐区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间伐有利于红松人工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 ( sheath blight on rice)是我国稻区主要病害之一 ,其致病菌为 Rhizoctoniasolani[1 ]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该病不易控制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所以此病一直是药剂筛选的主要模式之一。多年的试验证明 :在北方冬季用常规的“植株法”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药剂筛选试验难度很大 ,因为植株法占用空间大 ,难以满足其发病条件 (最佳温度 2 8℃± 1℃ ,相对湿度 97%以上 [2 ] )。笔者经多年的试验 ,探索出了用水稻离体“叶片法”代替“植株法”。“叶片法”占用空间小 ,发病条件容易控制[3] 。不足之处是每年 1 1月至翌年 4月间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有效防控红薯地下害虫的方法.[方法]以红薯品种“红姑娘”为试验材料,研究2%吡虫啉、桉树叶、肉桂叶、烟梗肥和茶子饼对地下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2%吡虫啉、茶子饼、烟梗肥、肉桂叶、桉树叶对红薯地下害虫的防控效果分别为81.92%、42.72%、30.45%、26.24%和17.41%.[结论]2%吡虫啉防治红薯地下害虫的效果较好,应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平菇栽培的红薯藤添加比例,为开发利用红薯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红薯藤含量的培养料培养平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污染发生情况。[结果]以红薯藤15%、木屑50%、棉子壳25%、玉米蕊8%、石灰2%为培养料培养平菇时,在转化率、污染袋数、长满袋期等方面都与对照没有差异。[结论]可以用部分红薯藤代替棉子壳作为培养料原料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