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实验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0号为试材,通过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配方对油茶新造林进行正交施肥,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油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配比在促进油茶生长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油茶的产量。研究中最佳配方施肥方案为造林第1年每株施加0.5kg磷肥+0.4kg复合肥+0.3kg;钾肥(基肥);第2-4年分别每株施复合肥0.1kg(追肥)、鸡粪0.5kg(追肥)、复合肥0.3kg(追肥)。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杏香兔耳风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的地理变异模式,确定其优良种源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全分布区9个地理杏香兔耳风种源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杏香兔耳风绿原酸含量变异幅度为0.148~1.178 mg/g,芦丁变异幅度为0.227~0.537 mg/g,不同种源间绿原酸与芦丁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种源间绿原酸与芦丁含量变异大于种源内,种源间表型分化系数分别为92.76%和95.73%;不同种源内植株间芦丁与绿原酸含量性状离散程度不同;绿原酸与芦丁含量与7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地理生态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可将9个种源划分为2个类群,低变异低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类群和高变异高绿原酸含量类群。湖南洞口、浙江宁波、江西分宜和江西芦溪种源为高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种源,是开展优良种质选择和发展林下种植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抚育间伐和施肥综合改培技术措施对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成龄低质人工林生长、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12、14立地指数杉木人工林实施综合改培措施效果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综合改培措施对杉木成龄低质林生长、材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综合改培措施实施2年后,12、14立地指数林分杉木径向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5倍和1.67倍,单株蓄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了14.3倍和6.0倍。12、14立地指数林分采取综合改培措施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 409和293元/(hm~2.a),投入产出比1.00∶1.70和1.00∶1.10。[结论]12立地指数杉木低质人工林采用综合改培措施的近期可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应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对竹类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主要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和白缟椎谷!竹(Sasa glabra)为研究对象,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4个不同O_3浓度升高的情景(背景大气O_3浓度、50、100和150 n L/L),测定叶片光合色素组分并计算光合色素比值。[结果]随着O_3浓度的升高,竹类植物光合色素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b呈升高趋势。与CK相比,不同竹类植物光合色素对O_3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差异,低O_3浓度为50 n L/L时,仅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其余4种竹类植物则无显著变化;高O_3浓度为100 n L/L时,除美丽箬竹光合色素无显著变化外,其余4种竹类植物均显著降低;高O_3浓度150 n L/L均显著影响5种竹类植物光合色素。[结论]高O_3浓度(≥100 n L/L)显著影响竹类植物的光合色素组分及其比值,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对大气O_3浓度升高较为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臭氧污染的指示植物;而美丽箬竹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可作为抗逆植物。  相似文献   
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的好坏也影响着我国南方地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而人工林经营主要是通过调控密度来实现的,适宜的林分密度以及合理的密度调控可以改善林分生长状况,从而提高杉木林分的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从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的设计、调节以及效益来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鹿茸草物候期和生长更新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物候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动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年中,鹿茸草2月上旬开始萌芽,9月下旬后逐渐停止生长,每株植株平均萌发新枝数量为31.67个,枝条平均长度为19.44 cm。鹿茸草花期自3月上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种子成熟期晚于花期15 d。鹿茸草每植株平均结种数1 053个,年均更新幼苗3.42株;鹿茸草种子25℃培养条件下7 d开始种子萌发,12 d时达到萌发峰值,萌芽率为12.76%。[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鹿茸草的人工育苗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