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空间结构单元的风景林抚育间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风景林抚育间伐方法的局限性,将惠刚盈从国外引进并发展了的先进的林分空间结构理论用于风景林的空间结构分析,并结合风景林自身特点和功能需求,探讨出一种全新的风景林抚育间伐方法。最后,以北京市西山风景林为例做了实证分析,抚育间伐后标准地的结构参数发生如下变化:角尺度由0.53变为0.42,林木结构由聚集分布变为均匀分布;混交度由0.26变为0.28,混交程度有所提高;大小比由0.48变为0.42。结构单元中目标树的优势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风景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该文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从3个等级划分风景林景观斑块类型,对每个等级上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3个等级上的全景观都属于细粒结构景观.②混交林和白蜡斑块类型分别在二、三级两个景观水平上具有较好的连通性,类型保持完整,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作用.③在一、二、三级3个水平对斑块形状特征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为:风景林自然状态保留程度、游客对风景林的干扰利用特征、林分固有自然属性.④研究区各景观水平上的全景观相对完整.二级斑块类型中未成林造林地和辅助林地相对破碎,针叶林破碎程度最低;三级斑块类型中山杏和元宝枫相对破碎,侧柏破碎程度最低.⑤部分斑块类型(如二级景观水平的针叶林;三级景观水平的油松、侧柏、刺槐)面积过大,分布偏于集中,均匀度较低.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选择适当混交树种等手段,调整斑块类型间的分配比例.⑥保留生态脆弱区的灌木林.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风景林林下更新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基于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对林下更新种状况进行了分析。其次以种的存在、不存在为应变量,立地因子、林分结构因子、林分密度、人为管理方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更新种出现特性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确定对象种的在、不在和立地、林分结构、人为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林分处于演替初始阶段,以天然落种为主,不同更新种在不同林分内的更新状况有差异。立地、林分结构、人为管理方式等因子对更新种空间分布的影响因更新种种类的不同有明显区别,元宝枫、臭椿、黑枣更新种空间出现频率随林分郁闭度增加和割灌措施的实施而增加,与立地因子无关;侧柏和刺槐更新种出现频率与土层厚度密切相关;桑更新种出现频率与主林层优势树种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风景林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景林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并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为目标的特殊林分.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求,风景林近年来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系统论述风景林的概念与内涵,从风景林结构分析、风景林规划设计及营建、风景林经营管理、风景林功能及其评价等4个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风景林,通过合理科学的经营管理,创造既富有美学价值又稳定健康的风景林生态系统是风景林研究的主要方向,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协同研究是风景林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为例,利用林相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从3个等级划分风景林景观斑块类型,并利用GIS软件,分析各级斑块类型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风景林自然状态保留程度、游客对风景林的干扰利用特征、林分固有自然属性分别从3个等级影响斑块分维值的高低,也是影响各个等级景观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2)整个景观过度受制于部分斑块类型,景观多样性不高;3)灌木林地的继续减少,不利于维持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其在风景林管理中,根据不同等级景观格局驱动因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经营措施:对于油松、侧柏、刺槐等比重过大的斑块,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选择适当混交树种等手段,调整斑块类型间的分配比例;对于灌木林斑块,特别是立地条件极其恶劣、造林难以成功的地段,应适当保留,有利于不断提高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国内外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分别从评价方法、评价途径以及评价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各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 取长补短; (2)加强公众参与, 体现“以人为本, 景为人用”的理念; (3)加强数字图片编辑和森林景观可视化研究; (4)以森林景观评价促进森林景观建设, 促进森林游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合风景林不同景观、林分、功能的特点,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及数据叠加等多种定量方法为主,定性为辅,将研究区风景林划分为3个等级经营类型,构成了风景林经营分类系统.一级经营分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具有相似景观特征的斑块类型进行归类;二级经营分类在一级经营分类基础上,结合优势种、立地因子及林分特征,从林分水平进行进一步划分;三级经营分类将同一林分经营类型内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特征的分别归类.各个等级的经营类型分别反映了不同景观空间配置特征、林分特征、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蠋蝽对桑树害虫桑木虱的生物防治潜力,在温度25℃、湿度50%、光周期16L∶8D环境下,测定了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5龄桑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蠋蝽对桑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桑木虱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高(分别为10.709和12.359头),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5龄桑木虱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低(分别为2.998和4.675头),蠋蝽对桑木虱成虫的控制作用显著高于桑木虱若虫。研究结果可为野外释放蠋蝽防治桑木虱提供理论依据,预期在野外桑木虱成虫发生期释放4龄蠋蝽若虫效果最佳,有助于促进桑园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