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松早期速生,适应性广,现已成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重要造林树种.目前,绝大部分林分仍为中幼龄林,其中有不少林分正处于或接近林木分化阶段,抚育间伐己成为生产上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应用于湿地松林的抚育间伐方法,故我们利用在陆丰县东海岸林场所做的湿地松人工林调查材料,对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的确定作些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周藤的尾孢菌产孢方法进行,供试尾孢菌共21种。方法是把人工培养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接种到皮氏培养皿中马铃薯蔗糖琼脂表面,然后盖上聚二氯乙烯薄膜。在黑光灯连续性或周期性照射下恒温培养。试验结果,黑光灯的照射对十九种供试菌的孢子产生具诱导作用,其中一种有促进作用。有两种供试菌,无论在辐射还是黑暗条件下均不产生分生孢子。有些供试菌在连续性照射下产生的分生孢子比周期性照射的要多,而另外的供试菌,在两种照射处理中所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相等。有些供试菌,人工培养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在形态特征上与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多少有些差异。在供试的所有尾孢菌中,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分生孢子都具很高的萌发力。因此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培养尾孢菌分生孢子的最简单而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短周期桉树无性系苗木低温胁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共测定了54个短周期桉树无性系在人工气候培养室中的低温胁迫伤害指数和死亡率。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对无性系伤害差异极其显著;苗木不同培育年份对低温伤害指数的影响明显,但对苗木死亡率的作用不大。苗木在低温胁迫处理后1~3 d内观察评分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由于受测试的不同树种和无性系苗木的低温伤害或致死低温范围窄,而直接影响林分的野外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外界环境的极低温限制应是制约桉树往偏寒地区扩大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低温胁迫伤害指数在无性系间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育种可以适度提高无性系抗低温胁迫能力,而结合耐寒桉树树种选育和改进环境与养分条件应可以获得更好的抗性效益。苗木或林木的生长状态对受低温伤害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优树多性状同步判别分级的方法,并以湿地松选优实例作了验证。采用单个Fisher判别函数,贡献率为91.98%,分级判对率为79.49%,而用二个判别函数,累计贡献率达98.17%,分级判别率提高到89.74%;应用Bayes判别函数,不考虑先验概率时,判对率为84.87%,而考虑先验概率时,判对率达97.44%。说明适当地选用判别函数,可以显著地提高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来源的12个青枯病菌株菌落生长特征及桉树幼枝水培接种致病力差异显著,菌落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菌株菌落生长与致病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菌株菌液浓度对致病值影响显著,随浓度提高而加强;用于试验的4个桉树无性系感病性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差别。菌落生长主要集中在平板划线培养后的4天内;第4天时,平均大小从3.53~27.68 mm。虽然菌株间致病值差异显著,如剔除表现最强及最弱的2个菌株,其余菌株间致病值则没有差别,说明不同地区幼林林木在等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受青枯病危害的机率类似,但是,个别立地林分可能因特定病原菌株而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最少有156种以上,分属56科和103属,乔木21种,灌木59种,藤本20种,草本36种,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为2.26。种群数目大于5%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其中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占绝对优势(46.2%),这是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较高而多样性偏低的主要原因。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在不同地域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林分龄级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世界各国引种湿地松及其人工林经营的概况,总结了近十多年来人工林发展缓慢的原因,探讨分析了我国已出现或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东高要和广西扶绥两地14个2~10年生桉树林分样地共287株样木,研究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个体林木特征指标,并比较现有广西良种桉二元带皮和去皮材积公式估算个体林木材积的准确性,分析不同年龄、林分和径阶林木的出材率。结果表明:带皮和去皮林木的胸高形数为0.504±0.004 2和0.529±0.004 4、实验形数为0.410±0.002 4和0.427±0.002 7、形率为0.657±0.003 4和0.690±0.003 6、高径比为1.22±0.017和1.43±0.019。用广西良种桉二元带皮和去皮材积公式估算单株林木带皮和去皮材积与实际材积高度相关(r>0.99),但估算值普遍偏低,平均分别小3.7%和21.0%;尤以用带皮材积公式估算去皮材积比用去皮材积公式估计要准确,平均只小2.3%。如以6年生以上样地和尾径4 cm以上的去皮林木为实际出材,5个相关样地林分平均出材率为(73.3±4.31)%,最小为54.6%,最大为81.5%。  相似文献   
9.
魏润鹏 《林业科学》2012,48(7):153-160
分析63个桉树无性系种植后第2年的顶梢伸长过程,并用一个Sigmoid-Logistic混合生长方程对每一无性系分别予以拟合。所有拟合结果均极为理想,拟合度(R2)高达0.97以上,拟合显著性水平P<0.0001,4个方程参数在拟合中作用突出,大多数情况下P<0.0001。顶梢伸长节律和林木生长均呈现出无性系间的变异;所有无性系均明显地呈现出早晚缓慢生长期和中间速生期;大部分无性系,特别是快速生长者,顶梢在气温较低的冬天仍然继续生长。秋冬季顶梢伸长是否停止或快慢可能说明桉树无性系林木对低温危害的敏感程度。根据顶梢伸长特征,可以将桉树无性系分成不同类型,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无性系。建议将种植区分成3类区域,并采用相应的无性系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试验内和在不同的立地之间,都可能发生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GEI)。对于前一种情况,是否有必要采取单株小区设计,或者隔离各区组和出现互作(GEI)的遗传型,只有在做进一步的研究后,才能作出决定。如果要把立地分类成最小互作的亚区,然后采用某种综合的育种和生产种群方法,以在立地之间出现互作时,确定那些环境因子与遗传型发生互作,以及各种遗传型的反应如何,这就必须进行生理生态学研究,而此项工作复杂且成本高。成本低见效快的可行办法,就是去除引起互作的主要遗传型,而培育稳定的遗传型。在一些立地上,开展林木育种研究是很不经济的,此时,应考虑其他选择,包括营林措施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