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蚜疫霉流行病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丽绚  黄耀坚 《昆虫天敌》1989,11(1):1-4,11
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生物在特定空间中存在特征的数学描述。它反映了种群个体的散布状况以及对生境的适应,生境对生物影响的生态学关系。近几年来,国内关于昆虫、植物病原等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描述较多,但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却较为罕见。研究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型,不仅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探讨,而且对于掌握病原微生物的流行规律,进而提高预测预报质量,制定相应的生物防治措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粉蝶虫疫霉可感染包括马尾松毛虫在内的大量农林害虫,其分生孢子可引发林间害虫种群流行病。该研究测定了温度、湿度、光照对该真菌分生孢子产量、弹射数量等的影响,高湿环境有利于分生孢子弹射,15—20℃、100%相对湿度条件下产孢量最大,25—30℃产孢高峰期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3.
粉拟青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季自然感病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到的粉拟青霉,经回接试验确证为病原菌;在低温下其对原始寄主有较高毒力,经初步筛选拟F9002菌株为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枝粪霉分生孢子主动弹射的特点,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到一株来自蛙粪中的蛙粪霉。该菌分生孢子球形,有一锥状乳突,通过火箭方式主动弹射,23.2~49.8×21.6~46.5μm,固着性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萌发的纤细芽管上形成,棱形、香肠形或长窄梨形,长34.2~78.0μm。休眠孢子易于大量形成,成熟时外壁波浪状,平均31.4±4.2×29.1±3.4μm,该菌生长迅速同时产生强烈的“666”味道。  相似文献   
5.
南平毒株豆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豆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以幼虫为害大豆、绿豆、芦苇、紫藤、海棠、柿、柳、茶等。在南平地区为害大豆、四季豆、绿豆、柳及丝瓜,越冬代则在葛藤及廊茵等杂草上为害。 1983年4月10日,在南平院口葛藤及廊菌等杂草上发现大量幼虫自然罹病致死,虫尸倒挂呈典型病毒病症状,经鉴定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现将1983.4—1984.7所作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虫霉属(Entomophthora Fres)真菌是昆虫的一类重要病源菌,在自然界中,对许多农林害虫起了抑制和杀灭作用。虫霉感染鳞翅目斑蛾科昆虫,国内外均未见报道。1982年10月,在南平市郊的重阳木行道树上,发生由虫霉(Entomophthora sp.)感染引起重阳木斑蛾(Histia rhodope)致死的大规模流行病,时间持续近月余,范围达10多公里。由虫霉感染的昆虫临死前有向高爬行的趋势。死亡时以腹部附着于叶背或枝条上。死虫白色或淡黄色,死亡12小时后,即长出分生孢子梗,自昆虫体壁穿出,发病部位一般由  相似文献   
7.
<正> 虫霉属(Entomophthora)真菌是许多林木害虫的病原菌,利用虫霉进行生物防治很有价值。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约有150种。1982-1983年,我们对福建的虫霉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一) 蚜虫霉(E.aphids) 寄主范围:桃蚜 (Myzus persicae) 等蚜虫。症状:患病蚜虫死后,自体壁向外长出绒毛状菌丝,并弹射分生孢子,最长距离可达1厘米,死蚜淡黄色或砖褐色。发生流行病的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森林土壤链霉菌及其绿霉拮抗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五种不同林分土壤生态系中链霉菌及其绿霉拮抗菌的分布特征及某些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链霉菌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链霉菌各类群在不同林分土壤中分布差异较大,土壤含水量、C/N和速效磷含量与链霉菌的数量分布呈正相关,在被试验的五种林分中,绿霉拮抗菌仅在杉木林、毛竹林和楠木林土壤中有分布,而以毛竹林土壤中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核多角体病毒活性的生物测定。 用不同浓度的多角体液感染3龄初幼虫,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2.0267+0.5652X,LD_(50)和95%置信限分别为1.82×10~5和9.24×10~4—3.06×10~5包含体/毫升。4.5×10~7、4.5×10~6和4.5×10~5三种浓度的LT_(50)值分别为:5.81、6.66和7.43天。龄期不同对病毒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试验结果表明,死亡率随龄期的增大而降低,从1龄的96.0%降到4龄的62.9%。棉古毒蛾NPV在阳光直接曝晒下易丧失其活性。从曝晒2小时——3天,其死亡率从84.7%降到17.3%。在25℃——28℃的温度下,感染3龄初幼虫,死亡率最高,超过31℃则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虫尸和多角体液两种材料在-4~0℃的冰箱中保藏一年,不会明显丧失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福建虫霉的种类、分布、流行及应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2—1989年福建虫霉资源的调查结果。现有虫霉24种,包括国内新记录15种,寄主涉及双翅目、直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6目。对24种虫霉列出了检索表以及流行的主要季节和分布区域图。 根据虫霉的生物学及易于流行的特点,加强预测预报,应用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为指导,是目前虫霉的研究和应用优先考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