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00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林业   2200篇
农学   2340篇
基础科学   1306篇
  3218篇
综合类   4468篇
农作物   1203篇
水产渔业   960篇
畜牧兽医   5518篇
园艺   711篇
植物保护   149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642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756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868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367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963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1467篇
  2004年   966篇
  2003年   717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245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67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99篇
  1979年   134篇
  1975年   137篇
  1974年   129篇
  1973年   116篇
  1972年   138篇
  1971年   118篇
  1969年   102篇
  1968年   113篇
  1967年   125篇
  1966年   10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马铃薯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导致其死亡,进而造成马铃薯单位种植产量低的问题。本文从拮抗菌入手,归纳分析细菌类拮抗菌中的主要拮抗菌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粘细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拮抗菌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多对一的新型平板对峙筛菌模式来模拟复杂条件下拮抗菌的拮抗作用,以期得到稳定的拮抗菌;并指出应从定植能力和根际微生物影响方面对拮抗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此外,提出未来对拮抗菌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探究应从表型层面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面,以期能成功从源头找寻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辽棉35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5.
针对近年来不利气象条件频发情况,分析了不利气象条件对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减轻不利气象条件对果树影响的建议和不利气象发生后果园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模拟气候变暖(增温2℃)和大气氮沉降(4 g·m-2·a-1)对入侵植物子代生长的影响,以中国和北美两种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子一代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降低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生物量,但提高其根冠比,增温降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冠比;(2)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加氮对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数、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大;(3)加氮促进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增温减缓了这种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会部分抵消氮沉降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紫花槭转录组数据,进一步开展紫花槭秋季叶片呈色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槭秋季转色期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叶片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初步分析.转录组数据共获得50501条Unigene,有35316条Unigene在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其中NR数据库中注释到的Unigene数量最多,共35024条,占69.4%.在注释到的物种中,紫花槭比对的Unigene与甜橙(Citrus sinensis)相似度最高,共有4290条,占12.25%.紫花槭转录组中的Unigene根据GO功能可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共有25375条,其中生物学过程的基因最多,主要聚集于代谢过程和细胞过程等.基于Unigene库的基因结构分析,其中SSR分析共获得12711个SSR标记,占Unigene总数的36%.SSR位点共包含150种重复基元,单碱基重复所占比例最高(7184个,61.86%),四碱基重复、五碱基重复和六碱基重复所占比例较低.Unigene库中共有328239个SNP位点,发生频率为1/190 bp,SNP位点分为转换和颠换两种类型的碱基替换方式,其中碱基转换位点213787个(65.13%),碱基颠换位点114452个(34.87%),碱基转换类型发生频率高于颠换类型.6种单碱基变异中,2种转换类型A/G、C/T的发生频率分别为33.03%和32.10%;4种颠换类型中A/T发生频率最高,为11.52%;C/G发生频率最低,为5.79%.紫花槭转录组秋季叶色表达的转录组分析,可为紫花槭叶色基因调控、定向分子育种和培育彩叶新品种提供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的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汉回村作为长沙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的合理性,揭示汉回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地区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旨在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汉回村乡村景观优势类型:民俗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农业产业景观>建筑聚落景观,应保持与发展民俗文化景观优势,改善建筑聚落景观劣势。  相似文献   
9.
In a feeding trial lasting for months Halothane-positive fattening pigs were put on a diet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vitamin E and selenium. After a Myostress application vitamin E and selenium were additionally injected in order to examine stress resistance (CK-test) and regenerative capacit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Musculus longissimus dorsi) of skeletal muscle.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either high dietary levels of vitamin E/selenium nor a vitamin E/selenium treatment applied after stress are capable of preventing stress related myopathy nor can they influence its healing up favourably.  相似文献   
10.
The aerobic bacterial flora of the genital tract was characterized in 15 stud dogs in an 18-month study. The dogs represented 4 breeds and were from 3 kennels. Bacterial samples from the prepuce and semen were collected every month, except in connection with matings, when they were collected weekly (464 samples). The dogs that were included all mated at least once during the study. The mean pregnancy rate, litter size, and pup mortality for the bitches with which they had mated were all within normal limits. The most frequent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prepuce and semen were Pasteurella multocid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i, and Escherichia coli.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breeds to differ in frequency of the most common bacterial species. Bacterial culture yielded no aerobic growth in 14.2% of the preputial samples and 69.8% of the semen samples. Bacteria were transferred between dog and bitch at mating. In this study of healthy breeding dogs, neither the fertility of the dog nor that of the bitch was affected by the bacteria transfer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