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引诱剂,以及天敌种类和自然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磷素环境与马褂木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很低,难以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的需要。据统计,在全世界13·19亿hm2的耕地中约有43%缺磷,而我国耕地则有2/3缺磷(何绪生等,1998)。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富铝化作用明显,多数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磷素固定强烈,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1~2mg·kg-1(邱燕等,2003)。虽然施用磷肥的效果显著,但其利用率一般不超过10%,多为土壤固定并转变成植物较难吸收的Ca-P、Fe-P和Al-P等(熊毅,1997)。鉴于植物具有将土壤难溶态磷转化为有效态磷并加以吸收利用的能力,通过选育磷高效利用的植物品种来开发土壤中难溶态的磷素资源,可减小对施用磷…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及根际土壤营养差异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利用5a生马尾松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不同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式样以及在低(缺)磷环境下的根际营养差异。结果发现,广东高州和广西岑溪两种源对磷肥的反应显著,属于对磷肥敏感型种源。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对磷肥反应不敏感,属于耐低磷型或对磷肥不敏感型种源,而江西崇义种源显著的磷肥效应仅在造林后头2~3年显示。对于根际土的的化学性质,不同种源虽有较大差异,但根际土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一般显著高于非根际土。不同种源根际对土壤中的磷都具有活化作用和富集作用,尤其是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对土壤磷的活化和富集作用最为强烈,这可初步解释这两个种源对磷肥不敏感、能适应低(缺)磷胁迫的遗传机制。马尾松不同种源根际土壤并未发生明显的酸化。  相似文献   
4.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对受赤松毛虫为害与未受害油松的二年生针叶及用这两种油松的完整针叶饲养的赤检松毛虫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植株受害后针叶异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酚类,萜烯,矿质元素均有较大的幅度变化,用受害后油松针叶饲养的幼虫摄食量减少33.5%,死亡率升高10%,产卵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7个马尾松天然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材料,分析了高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幼龄期,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性很大,呈中度至强度遗传,遗传力有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并渐为稳定的趋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在滞育预蛹的血淋巴中Spm一直保持较高的含量,并在整个滞育期间存在2个峰值;在滞育的前5个月中血淋巴中不存在Spd,之后Spd突然出现,且含量迅速升高;Cad的代谢较平稳,在化蛹前稍有下降;Put的含量除在滞育后3个月左右有较大的峰值外,其余阶段的含量均较高,并在化蛹前有升高的趋势.总之,多胺可能参与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兰溪市苗圃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二代无性系种子园不同结实能力(低产、中产、高产)无性系为材料,设置树干高2 m处截干(D2)、4 m处截干(D4)、不截干(CK)3种矮化处理.2017—2019年连续3 a,调查各无性系在树干高度1、2、4 m处分枝的雌球花量、当年生枝梢长度、当年生枝梢直径,分析截干矮化对不同结实能力无性系雌球花量和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树干高度2m处截干,显著促进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的增加.2018年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4.22%、30.70%,分别比D4处理高出25.44%、9.19%;2019年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37.56%、38.38%,分别比D4处理高出32.91%、21.47%.矮化后,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相对差距减小,2017—2019年3 a中,D4处理的高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中产型高出92.21%、76.17%、53.79%;D2处理的高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中产型高出68.19%、53.36%、40.56%.矮化促进马尾松树体结实层显著下移,2018、2019年,D4处理的树高2 m分枝处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6.55%、20.73%;D2处理的树高1 m分枝处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7.22%、26.39%.矮化促进马尾松新生枝梢生长;2017—2019年3 a中,D2处理的枝长,分别比CK高出11.71%、12.69%、4.34%;D4处理的枝长,分别比CK高出9.33%、5.73%、2.70%;D2处理的枝直径,分别比CK高出6.18%、9.34%、4.51%,D4处理的枝直径,分别比CK高出4.19%、3.66%、3.59%.综合测算结果,截干能够提高马尾松枝梢的雌球花量,其中在树高2 m处截干的效果最好,能提高中产、高产无性系的雌球花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8.
省藤(Calamus platyacanthoides Merr.)为棕榈科省藤属(白藤属)常绿藤木。文章介绍了观赏省藤的常见种类及其繁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m以下的1叉干为主;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3荷杉混交林,木荷分叉干发生几率相对较小;相对于坡向,坡位对分叉干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5~20年生时开始明显减小,35~40年间达到最小值。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树皮下降的速度还随径生长量的增加而加快;年轮宽度呈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5~15年为木荷人工林径生长的速生期。据此应选择土壤水肥、光照条件较好的阳坡和下坡林地营造木荷人工林,同时提倡以适当比例混交经营,加强幼林的抹芽除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