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籽粒中胚乳蛋白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氮时期对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肥的施用提高了籽粒发育过程中单位干重蛋白质含量,以在倒0.5叶施用氮素穗肥影响最大;随施肥时期的延迟,稻米粗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逐步上升,醇溶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倒2.5叶施氮减少了强、弱势粒中蛋白组分的分布和含量,倒0.5叶施氮与此相反;胚乳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水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生态型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个粳稻品种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并有强弱之分;粳稻的加工品质根据其品种类型的不同,在不同稻区有不同的表现,籼稻的加工品质在江苏中北部地区表现较好;粳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在江苏中部里下河稻区较优,籼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则以纬度较高的地区较优。  相似文献   
3.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越光和武香粳 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施氮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倒 1 5叶 ,倒 2 5和 0 5叶 ,倒 3 5、 2 5和 1 5叶施肥提高了花后高效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含氮率。穗肥施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倒3 5、 2 5和 1 5叶 ,倒 3 5和 1 5叶 ,倒 2 5叶施肥对增加两品种产量 ,提高穗肥利用率和生产力作用显著。施用穗肥增产的机制两品种表现不一致 :越光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提高 ,武香粳 9号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生育期较短的越光穗肥利用率略低于生育期较长的武香粳 9号。  相似文献   
4.
单季晚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结构,以提高超高产的重演率,本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使小区产量产生9.00~12.00 t·hm-2的变异,研究了单季晚粳稻武运粳7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颖花量大、高效叶面积大、高粒叶比以及高生物产量,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明显优势是超高产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与高、中产群体相比,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的指标主要为:穗数300~315万穗·hm-2,成穗率大于65%,颖花量47 625万朵·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31粒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7.2左右,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平均每天小于等于0.062,高效叶面积占有效叶面积比大于等于61.9%,粒叶比值大于等于0.66粒·cm-2,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9.00 t·hm-2,占产量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1981,1982年在沐阳县叶庄大队进行.采用原淮阴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籼新品种淮稻1号.大田百亩连片种植,并设有播期、密度、肥料等辅助区.1981年142.83亩实收总产157652.4斤,平均亩产1103.8斤;  相似文献   
6.
水稻间歇灌溉水分胁迫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合考虑间歇灌溉缺水期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持续时间长短对水稻的胁迫作用,提出了水分胁迫指数(WSI)的定义(公式见影像原文)。 1989-1991年的试验结果:在水稻水分敏感期,WSI与水稻生育指标和产量相关密切,其相关系数较土壤含水量和土水势指标显著提高,可供生产和研究参照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氮素供需差与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采用去穗和疏花方法调节稻穗氮需求量 ,研究了水稻氮素供需差 (NSDB)对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SDB <0的条件下 (对照 ) ,植株上部 4张叶输出氮素 ,叶片正常衰老 ;随NSDB提高 ,顶部叶片尤其是顶 4叶的氮素输出显著减少 ,叶片MDA含量下降 ,SOD和CAT酶活力提高 ,上位叶与下位叶之间的叶色差缩小 ;当NSDB >0以后 (去穗 ) ,上部 4叶的氮积累量不仅未减少 ,相反还有显著的增加 ,叶片的衰老进程被延缓。研究证实顶 4叶叶色受氮素供需差的影响最大 ,当土壤供氮不能满足库需氮时 ,顶 4叶叶色浅于顶 3叶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干或等于该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中期烤田和后期干湿交替的高产水分管理策略;(2)湖北省大...  相似文献   
9.
1984—1986年在淮北采用淮麦11号和郑州743品种,以亩产400—500公斤高产栽培施肥模式,研究了施氮量对产量和子粒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1)玉米、稻茬麦亩施氮17.5—20公斤和22.5公斤,产量构成三因素组合最佳,产量最高,分别达450—533公斤和401公斤。施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并求得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0—21公斤,最经济施氮量为17—18公斤。(2)本试验采用的推广品种和施肥模式,亩施氮量适当增加至17.5—22.5公斤,较不施氮处理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2—3%,亩蛋白质和湿面筋产量分别增加1.29—2.16倍和1.75—2.9倍,同时子粒产量可提高77—158%。  相似文献   
10.
软构件技术在作物管理智能决策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知识模型和生长模型的作物管理智能决策系统是一个综合了多领域的作物信息和专家知识,集成了多方面相关支持技术的决策系统。因此,如何设计好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使其便于非系统开发者对其精华部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又能即插即用,利于系统的维护,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小麦作物为例,论述基于软构件技术的作物管理智能决策系统设计中软件平台的选用、系统的构件化结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数组在接口上的传递等关键技术,从而为农业管理决策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构件化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