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利用传统植物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抗生素溶杆菌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生防效果和作用机制,为玉米小斑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抗生素溶杆菌13-6对玉米小斑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造成菌丝顶端生长受阻、表面粗糙,部分菌丝破裂,代谢粗提物抑制孢子萌发率高达92.19%,PI荧光染色显示病原菌孢子破裂并死亡。温室叶面喷施13-6发酵液、发酵液粗提物后显著降低玉米小斑病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43%和68.06%。诱导抗性实验表明:13-6对玉米小斑病的诱导防效达49.57%。玉米植株体内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在灌根处理3 d后,抗病相关基因PR1PR5、脂氧合酶LOX、乙烯受体ETR1均被激活表达,9 d达到最大值。研究证实抗生素溶杆菌13-6对玉米小斑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直接喷施可减缓玉米小斑病的发生,灌根施用使植株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确定云南省蓝莓主产区发生的蓝莓根癌病病原菌种类,并进行田间防治药剂筛选。采集云南省蓝莓主产区蓝莓根癌病样品,通过发病症状、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Biolog分析、16S rDNA 序列分析比较进行系统鉴定。在发病严重的蓝莓基地采用噻霉酮、申嗪霉素等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从蓝莓根癌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L-11接种向日葵、番茄、蓝莓植株均能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同,重新分离得到形态相同的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L-11菌株序列与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ll-7(登录号FJ613554.1)同源性高达97.65%,与根癌土壤杆菌处于同一分支上。菌株L-11利用ipt基因的特异性引物AtP3F/AtP3R能扩增出155 bp的特异性片段,进一步证实蓝莓根癌病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噻霉酮水乳剂对蓝莓根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为52%。这是云南首次报道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蓝莓根癌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