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篇
农作物   3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4—69是通过Co~(60)—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自交种子,从其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87~1989年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2%,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1900支左右,比对照芦竹青高出100支以上,达到纺织高档产品的要求。该品种属深根丛生型,在长江流域麻区表现为中熟,三季麻工艺生长天数平均为65天。且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苎麻根腐线虫病、炭疽病特性。诱变生理生化研究表明,74—69与诱变亲本湘苎一号存在着过氧化物酶酶量和酶谱带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栽培苎麻的历史悠久,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苎麻生产国和输出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麻纺工业的发展,苎麻不仅能纺高支纱纯麻布,还能与化纤、毛、丝、棉混纺成多种人们喜爱的中、高档织物;不仅能长纺,还能中长纺、短纺多种花色品种,扩大了苎麻的衣着范围,增加了外贸出口,给苎麻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4.
近两年来,我国苎麻生产发展很快,不少新麻区的农民因缺乏技术指导,往往事倍功半。为了能对新麻区有所帮助,特撰写本文。  相似文献   
5.
苎麻叶(带芽原基)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种性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国内外均以地下茎切段和切块直接栽植,或利用成熟地上茎切段扦插和水插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但繁殖系数低,且影响老麻园生产收益。近十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又先后研究、推广了细切种根、离体压条、嫩枝、茎梢带叶水插、  相似文献   
6.
湖南、湖北是我国苎麻主产区,常年种麻面积约占全国50%以上,种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也是我国高产麻区。现就作者所知两湖麻区农民如何根据气象条件科学种麻的经验给予总结,以期为新区苎麻生产水平提高和科研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武陵山区土壤、气候条件具有较同纬度平原湖区苎麻优质高产的某些生态优势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山窝、冲地、缓坡地及东、北坡向种麻;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以化肥N_15P_6K_(25)和N_(15)P_(6)K_(20)配方施肥;采用芦竹青、湘苎二号和黑皮蔸优质中、高产品种;在海拔320米、540米和700米区均以黑杆2/3标准收获,分别年收麻四次、三次、二次,既可优质高产,又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苎麻新品种74—6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苎麻营养与施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苎麻营养特性,高产苎麻需施大量肥料,而且必须合理,才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现谈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黄壤丘区旱耕地种植苎麻,较种植其它作物(油菜-红薯;马铃薯一红薯;油菜-棉花等)可增加产值35.3-241.2%,增加生物产量180%左右,每年每亩有5000kg左右鲜物还地利用。在30°坡度下,水土流失量分别约减轻44.96%和48.7%。4年以上麻龄麻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分别增加49.4%和18.1%,有明显提高土壤肥力作用.且土壤水热状况、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剖面特征等均有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老麻地改种其它作用均可增产。据此,本研究为南方红黄壤培肥改良和高效利用提出了一条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