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比较了暗处理48 h和150 mg·L^-1赤霉素浸泡24 h两种前处理方式对5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为萌发基质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总状绿绒蒿(M.racemosa)、尼泊尔绿绒蒿(M.napaulensis),草甸绿绒蒿(M.prattii),萌发指标均表现为暗处理比150 mg·L^-1 GA 3处理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贝利叶绿绒蒿(M.baileyi)经150 mg·L^-1 GA 3处理能达到优于暗处理的萌发情况。1/2 MS培养基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威氏绿绒蒿花色变化的机制,本研究以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 wilsonii)为实验对象,选择花蕾期、开裂期及全展期3个阶段的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各发育期基因差异表达的特点,筛选出与花色变化相关基因。采用荧光定量RT-q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花瓣转录组测序共生成153 596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 372 bp。通过KEGG、GO数据库的注释,有134条基因注释到与花色相关的合成通路—类黄酮代谢通路中。针对unigene完成相关序列预测工作,产生的CDS总量为80 240个。花蕾期、开裂期及全展期间两两比较显示,开裂期相对于花蕾期有15 064个基因上调,49 153个基因下调、全展期相对花蕾期有19 732个基因上调,42 890个基因下调、全展期相对开裂期有19 215个基因上调,9 510个基因下调。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在威氏绿绒蒿蓝紫色花色形成过程中不存在飞燕草素合成途径。除此之外还筛选了花青苷合成途径中与花色相关的7个基因,经RT-qPCR实验也表明这些基因在整个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RNA-Seq数据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