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旱58号冬小麦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旱58号是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梁增基教授选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15),适宜北方冬麦区种植。1品种来源长旱58号是用长武112做母本、PH82-2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水旱地交叉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米家族中.就色泽而言.以白米为主要成员,其次还有黑米、紫米、麻米等名贵地方珍稀品种。宝鸡作为炎帝故里.曾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在宝鸡市的千阳县千河两岸曾经特产一种珍稀的稻米.因碾出的米粒外有一层红衣.面似桃花.做的稀饭汤成桃红色,煮成的米饭两头涨开,中间不断腰,好似桃花,故称“桃花米”。因出产于千阳.称作“千阳桃花米”。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北方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干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出现干旱的频率和干旱程度随之也不断增加。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抗旱保丰收,已成为北方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笔者根据我县玉米杂交制种的实践,参照甘肃河西走廊部分地区玉米制种所采取的抗旱措施,认为在关键时期浇关键水已成为玉米制种生产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从实践看,在播种前、拔节后期和灌浆期三个时期浇三次水,可以实现玉米杂交制种稳产、高产,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4.
父本覆膜栽培调节高粱制种花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粱制种在气温、土壤墒情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按照播期调节标准实行露地种植,花期能够良好相遇.但当后播亲本因严重干旱无法播种时,播差期较长的组合(如抗四、晋杂12号)就很难调节,往往造成前功尽弃或按原播差标准播后发生花期相遇不良现象,使产量大幅度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准确调节花期,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田间试验,在高粱制种上连续多年大面积采用二期父本覆膜、一期父本与母本露地种植结合的办法,实现了花期良好相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宝鸡辣椒"壮苗培育,确立了优质壮苗标准;同时,从品种选择、精量育苗、科学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椒苗素质、培育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各种优良性状的载体,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县始终坚持"科学公正、质量第一"的方针,不断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了种子检验机构检测资格考评认证和种子质量监管工作。通过检验机构能力验证、质量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大米家族中,就色泽而言,以白米为主要成员,其次还有黑米、紫米、麻米等名贵地方珍稀品种。宝鸡作为炎帝故里,曾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在宝鸡市的千阳县千河两岸曾经特产一种珍稀的稻米,因碾出的米粒外有一层红衣,面似桃花,做的稀饭汤成桃红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大米家族中.就色泽而言.以白米为主要成员,其次还有黑米、紫米、麻米等名贵地方珍稀品种。宝鸡作为炎帝故里.曾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在宝鸡市的千阳县千河两岸曾经特产一种珍稀的稻米.因碾出的米粒外有一层红衣.面似桃花.做的稀饭汤成桃红色,煮成的米饭两头涨开,中间不断腰,好似桃花,故称“桃花米”。因出产于千阳.称作“千阳桃花米”。  相似文献   
9.
针对渭北果区土壤有机质普遍偏低,土壤结构不良,理化性质不佳等限制果品品质提升的因素,以及果区每年秋施基肥费工费时等实际,经多年试验提出以“建园时在果树根区一次性施足有机肥”为主的局部营养富集技术,配合以“果园生草+肥水一体”的果园土壤养分维持技术,经多点示范,是果园土壤肥料管理、水分优化管理的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玉米种子田间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及时正确界定纠纷发生的真实原因,依法处理,是维护用种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1纠纷类型玉米田间种植纠纷一般根据其生育阶段可划分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