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筛选出适宜平凉市种植的荞麦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对引进的10个荞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品种云荞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901.75 kg/hm2;苦荞品种平荞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 266.80 kg/hm2;甜荞品种定甜荞1号折合产量居供试甜荞品种的第1位,为1 930.05 kg/hm2。以上3个荞麦品种可在平凉地区示范推广,云荞2号可作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地膜覆盖谷子干物质的分配、转运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陇谷13’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进行地膜覆盖穴播种植试验,共设置3个密度梯度,行距均为30 cm,穴距分别为:20.2 cm (T1)、16.5 cm (T2)、13.75 cm (T3);以传统露地条播种植(CK)为对照,播种量等同T3,通过测定谷子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量化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关系,分析茎鞘和叶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和水平。结果显示,本研究中Logistic拟合曲线(R2>0.99)有效反映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过程。覆膜谷子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T1有利于谷子获得较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密度可使覆膜谷子提前进入快速增长期,提高最大增长速率,实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T3较T1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11.71%;覆膜和密度处理对谷子的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穗粒重T1较T2、T3处理显著提高8.99%~39.03%;T2处理可显著提高茎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T2较T1、T3处理显著提高365.71%、9.71%;T2模式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平凉市种植的荞麦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对引进的10个荞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品种云荞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901.75 kg/hm2;苦荞品种平荞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266.80 kg/hm2;甜荞品种定甜荞1号折合产量居供试甜荞品种的第1位,为1930.05 kg/hm2.以上3个荞麦...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作豌豆种间竞争互补对少耕密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种间关系的研究,确定玉米间作豌豆中能否集成少耕和密植效应,对进一步优化间作技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016—2017年,本研究在河西绿洲灌区,以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传统耕作、少耕两种耕作措施和低、中、高3种玉米密度,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间作豌豆种间竞争力和豌豆收后间作玉米恢复效应的影响,揭示种间关系与间作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说明本试验条件下的间作处理均具有增产优势;与传统耕作相比,少耕使玉米间作豌豆产量提高5.79%;少耕条件下,中密度间作产量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显著提高8.37%、9.09%,说明玉米间作豌豆集成少耕和中密度具有进一步增产的优势。少耕结合中密度强化了间作豌豆对玉米的竞争力,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的竞争力分别高36.56%、20.17%,形成间作玉米恢复效应强化的基础;豌豆收获后,少耕间作玉米具有明显的恢复生长效应,较传统耕作高10.30%~47.11%。间作群体的籽粒产量与豌豆相对于玉米全生育期内的平均竞争力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当竞争力在0.25时利于间作获得高产。因此,玉米间作豌豆模式中集成少耕和密植技术,通过调控种间关系进一步挖掘间作增产潜力,少耕结合玉米中密度可作为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增产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