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我国稻水象甲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稻水象甲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现已蔓延至环太平洋的美洲、亚洲和欧洲;我国自发生稻水象甲以来,已陆续扩散到60余个县(市),发生面积超过40万hm^2,并有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散的趋势。本文就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稻作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我国水稻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3A和珍汕97A,4个杂合不育系菲A/协青早B、中9A/协青早B、金23A/协青早B和珍汕97A/协青早B,3个恢复系752、测64-7和优米2号,按8×3 NCⅡ交配设计对16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播始历期、穗长、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  相似文献   
3.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协青早A/(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BC1F5、中9A/(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BC1F5、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e1F5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四套测交群体,分析测交群体的育性表现及研究东乡野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对矮败(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育(CMS—IA)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一数量性状,结合群体遗传结构、育性分布和东乡野生稻的偏粳性及广亲和性,可知东乡野生稻对CMS—DA和CMS—IA的恢复性由1对或2对恢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籼稻9311辐射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50Gy的60Co-γ对籼稻9311进行辐射处理,以诱导产生大量的农艺与发育性状突变体,为水稻遗传研究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M1代单本栽插并实行单株收获;M2代种植5000个家系,根据各个生育阶段形态性状表现进行初步鉴定,共有1665个家系的4136个单株发生形态变异,并筛选出各类形态突变体2001份;M3代按系谱种植进行重复鉴定获得包括叶、茎、穗、育性和熟期变化等各类突变体1996份。形态性状的突变频率按M2代种植家系中突变家系的百分比计算为33.3%,表明9311对γ射线是十分敏感的。本研究还发现辐射突变表现为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同时发生。同时,还筛选到一些优良农艺性状的突变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育种及生产当中。  相似文献   
5.
粒重是水稻产量性状的主要构成因子及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针对第1染色体上对千粒重具有重要作用的QTL进行精细定位。利用从珍汕97/密阳46重组自交系高代群体中挑选出在第1染色体短臂RM151-RM10404、RM151-RM10425和RM1344-RM5359区间呈杂合而背景基本纯合的5个剩余杂合体(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RHL),衍生5个F2:3群体(RHL群体),对千粒重QTL进一步分析,在RM151-RM1344区间检测到控制千粒重的QTL qtgw1,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珍汕97。应用SSR标记检测,从其中一个RHL衍生群体中筛选到分离区间为RM151-RM3746,RM151-RM10402和RM10381-RM10425的4个单株,衍生4个F2群体(FF群体),利用该群体将QTL qtgw1定位在RM10376-RM10404之间。从其中一个F2群体筛选到分离区间为RM10381-RM10402,RM10390-RM10425和RM1344-RM10425的3个单株,衍生3个F2群体(L群体),根据3个L群体QTL分析结果,将千粒重QTL qtgw1定位在RM10381-RM10404,物理距离约246.6 kb。  相似文献   
6.
东乡普通野生稻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利用组合R974//东野/R974 BC1F5 BIL群体,设水分胁迫和非胁迫两种处理,在全生育期测定了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等12个与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其中单株产量对水分胁迫影响最敏感。通过各性状旱、水相对值对抗旱系数分别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通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单株分蘖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6个性状与水稻抗旱性相关显著,可作为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入选性状的抗旱D值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更表明上述性状作为水稻全生育期的抗旱鉴定指标是可行的。同时对5种抗旱性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抗旱指数是最合适的抗旱性直接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3A和珍汕97A,4个杂合不育系菲A/协青早B、中9A/协青早B、金23A/协青早B和珍汕97A/协青早B,3个恢复系752、测64-7和优米2号,按8×3 NCⅡ交配设计配制24个组合。比较研究了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及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58.33%的三交种比相应单交种具增产优势,平均增产6.11%。单株产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和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目标基因的早期鉴定和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品质性状改良的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水稻微量元素硒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人体和动物所需的硒主要由植物从环境中摄取。本文对水稻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硒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富硒水稻种质的鉴定与创新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水稻硒含量的遗传机理及生物强化育种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钱优100在重庆丘陵山区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优100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等选育的连作三系杂交晚籼稻。该组合主要表现丰产性较好、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抗稻瘟病等特点。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8017)。2008-2010年该组合在重庆丘陵山区制种,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总结杂交稻钱优100在重庆丘陵山区制种技术,即选择合适田块、严格隔离,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抓好秧田肥水管理、打好父母本秧苗壮秧基础,适时移栽、合理行比、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做好花期预测和调整、适时喷施九二O,加强病虫综合防治,去杂保纯、及时收割、确保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