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剂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抑制活性。文章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接种量、发酵培养时间对抑菌物质的影响及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混配剂的病菌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液最适接种量为0.125%(V/V),最适发酵时间为96 h。生防菌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EC50分别为3.774和0.943μL·m L-1。番茄早疫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敏感性较高,其中咪鲜胺对病菌EC50达0.095μg·m L-1。发酵上清液和吡唑醚菌酯混配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以8.2比例混配毒性比最高为1.26。研究结果可为番茄早疫病防治措施更新和研制新配方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余海兵  刘正  王波 《种子》2007,26(2):93-94
为了提高鲜食糯玉米的产量,改进品质,经过8年近11个世代的选育,育成了凤糯2146糯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竹叶优化合成纳米氧化锌,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合成条件、比色法测定纳米氧化锌对玉米幼苗酶活性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纳米氧化锌的形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最适合成条件为10mL滤液、1mmol/L Zn(CH3COO)2、pH 6、反应温度60℃,合成的纳米氧化锌为近球形或短杆状,分散性良好.纳米氧化锌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纳米氧化锌能够为玉米幼苗膜系统提供保护作用;适量添加生物合成的纳米氧化锌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及新型混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及其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达0.031 92、0.057 18、0.185 60、0.805 30 μg·mL-1;其次为异菌脲、嘧霉胺和百菌清,EC50值分别为4.204 90、5.949 90和8.816 30 μg·mL-1;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为103.519 40 μg·mL-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培养72 h所产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76.9 mL·L-1。采用Horsfall的复配方法,设计发酵上清液与咪鲜胺、戊唑醇、代森锰锌、咯菌腈和异菌脲分别以体积比6:4、4:6、8:2、9:1和7:3的比例复配,毒性比分别为1.61、1.60、1.53、1.38和1.32,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感玉米幼苗玉米蚜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抗、感玉米幼苗在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本试验初步测定了接种蚜虫后不同时间(0 h、24 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和抗蚜品种郑单958三叶期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5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接种蚜虫时间的增加,两个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个玉米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蚜虫后24 h时,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到最小值,其中郑单958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于蠡玉16;在接种蚜虫24 h时,两个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其中郑单958的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低于蠡玉16,郑单958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幅度大于蠡玉16;在整个时间段内(0 h、24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抗蚜品种郑单958对照组。因此,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关系,抗性高的品种下降缓慢,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含量低的品种抗性较高。在蚜虫为害过程中,两个玉米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两个玉米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现不一致,郑单958的PPO活性随玉米蚜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蠡玉16的PPO活性随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感蚜品种蠡玉16的SOD、POD、CAT和PAL活性升高率一直低于抗蚜品种郑单958;蠡玉16的PPO活性接种蚜虫前期高于郑单958,到了接种蚜虫后期则低于郑单958。说明SOD、CAT、POD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前期(0~24 h)抗蚜的主要因素,PPO、PAL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后期(48~96 h)抗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Shukla稳定性分析方法对4个玉米早代材料即A037、A026、A025、A15M9系列测交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遗传方差分量和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联合方差分析和遗传方差分量估算结果表明:4个玉米早代材料40个测交种小区产量杂交优势明显,群体平均优势都为正值,其中A037×PQ47组合增幅最大,为42.17%,增幅最小组合是A15M9×桂M130,为6.21%,其中增幅达到20%以上的组合就有34个.株高受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占总表型变异的比率分别为16.14%、20.65%、11.34%;穗位高受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为12.27%;穗长受加性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28.10%、31.15%;穗粗受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为17.65%;行粒数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34.07%、27.24%、62.06%、41.63%;百粒重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42.86%、66.00%;出籽率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比率分别为121.86%、85.63%.通过遗传差异研究表明:4个亲本与10个测验系之间遗传关系的远近与F1基因型值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肥+追肥的施肥方法,研究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对糯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每小区5行,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方法分为基肥+追肥两阶段,两阶段施的量是一样的;随着授粉时间推移,沼肥不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先下降后上升、支链淀粉的含量先逐渐上升,后迅速上升,可溶性蛋白是呈“V”的变化趋势。处理E的可溶性糖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最高,之后依次为D、C、B和A,处理E的鲜穗蒸煮品质品尝最好。  相似文献   
8.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代表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需求、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颁布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使我国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该文就我国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障不同阶段经营主体发展的具体应对策略,指出了培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才是破解其发展问题的"总开关",同时也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基肥+追肥的施肥方法,研究了粪肥的不同配施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粪肥的合理配施,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最高值比对照分别高出25.6%、81%、69.9%,表明粪肥的合理配施能显著增加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为糯玉米的生长提供了各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对糯玉米的鲜穗产量的增产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