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三烷酮——2是一种从蕃茄叶中提取的对储粮害虫有效的物质,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该化合物对绿豆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500ppm条件下,对绿豆象F_2代的繁殖抑制率为100%,是一种开发前景很大的植物性杀虫剂,但该化合物在试验浓度下对玉米象、谷蠹、杂拟谷盗无效.  相似文献   
2.
印度谷螟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镀锌铁皮制成模拟仓桶模拟实仓环境,试验表明该仓具有较好的模拟实仓条件的能力。在此模拟条件下,我们分别对我国主要的三种仓虫——玉米象、谷蠹、杂拟谷盗的单一种群以及两两混合种群、三种仓虫的混合种群的生长发育对粮温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的生长发育对粮温变化有很明显的增温作用。混合种群的增温能力高于单一种群;玉米象产生增温所需的时间最短,谷蠹较慢,但谷蠹最终导致的粮温增量高于玉米象。杂拟谷盗对粮温增量最低,上层温度受昆虫的影响最大,中、下层较弱;虫口密度的增加,使粮堆的增温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粮堆温度的增加与虫口密度没有直接相关,而是与昆虫总的活动量相关。当外温降低时,尽管昆虫的数量较高,但总的活动力却降低了,因此,对粮堆的增温能力反而降低了。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