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鸟类羽毛显微结构差异及其特征指标,为利用羽毛微观结构特征鉴定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田鹀(Emberiza rustica)和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种雀形目鸟类的飞羽、尾羽及绒羽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记录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纤毛、腹齿等微观结构的数量,测量飞羽和尾羽的基柄长、羽小枝间距,以及绒羽的节间距、节直径和羽小枝间距,并通过SPSS 22.0分析这些指标在3种鸟类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1)尾羽有钩羽小枝基柄长、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及相邻羽小枝间距等指标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而腹齿数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燕雀与田鹀的鉴定提供依据。(2)飞羽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及相邻羽小枝间距等指标可为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而腹齿数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白头鹎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有钩羽小枝基柄长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燕雀与田鹀的鉴定提供依据。(3)绒羽的相邻羽小枝间距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节间距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白头鹎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节直径可为白头鹎与燕雀、田鹀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结论】羽小枝间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节间距、节直径等指标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但需综合多个指标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2.
10种隼形目鸟类飞羽羽小枝显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10种隼形目鸟类飞羽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飞羽主要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数,纤毛的数量、长短、粗细,腹齿数,无钩羽小枝的腹齿数以及羽小枝复杂末端是否呈节状等特征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于分析的3个参数在2个物种间至少有1个参数差异显著,说明把这些参数综合起来考虑对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科间、属间情况比较,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3.
中国6种犬科动物直针毛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对我国分布的6种犬科动物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犬科动物直针毛鳞片花纹类型主要有杂波型、长瓣型、杂瓣型、扁平型和方瓣型,毛鳞片形态在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一种类身体不同部位毛的鳞片形态也有差异,同一根毛的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依据本项研究,笔者探讨了利用犬科动物毛鳞片花纹进行物种识别的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认为,在森林公安从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野生动物保护课程的重要性应引起关注。因此,针对课堂教学时数的有限性和野生动物保护课程的特点,提出要重视学生课下实战训练环节,并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理论,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烤烟叶片表面腺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烤烟叶片腺毛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烤烟腺毛根据柄细胞的数量分为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长柄腺毛是烤烟叶片表面的优势腺毛,可分为长柄分枝型腺毛、长柄单细胞腺头腺毛、长柄多细胞腺头腺毛3种类型.短柄腺毛的发生、发育和成熟均较晚,一般向叶表面弯曲,其头部分泌细胞体积小、数量较多.在烤烟采收初期和中期,长柄多细胞腺头腺毛是对烤烟品质贡献最大的腺毛,而在采收末期烤烟品质则取决于短柄腺毛.  相似文献   
6.
以相同栽培条件下的10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烤烟腺毛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柄腺毛是烤烟叶片中的优势腺毛,在腺毛总体中的比例(69.5%~90.5%)远高于短柄腺毛(9.5%~30.5%),对叶片腺毛总体密度的影响最大,而短柄腺毛因数量稳定也能反映品种特征。烤烟上、下表皮的腺毛密度差异极显著(F=41.053,P<0.01),下表皮的腺毛密度较大,其变异系数(0.14)和全表皮腺毛密度一致,更能反映出品种的腺毛密度特征;短柄腺毛的密度除K326和‘吉烟7号’外都是上表皮密度大于下表皮,差异显著(F=6.466,P<0.05),反映出上表皮的腺毛发育较早。按照全表皮的腺毛密度平均值10个品种的排列顺序是:吉烟7号>中烟90>K346>87414>云烟85 > 8021> NC82> G28> RG11>K326,烤烟腺毛密度特征具有品种差异,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做为局部地区内的烤烟品种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灵猫、小灵猫的直针毛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动物毛发的红外光谱学特征在动物分类中的应用。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大灵猫和小灵猫的毛发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动物同一根直针毛从毛尖到毛根不同部位间红外图谱存在差异,说明毛发的不同部位都有受同一基因表达控制的角蛋白成份存在,但数量存在差异。2种动物直针毛中部的红外图谱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626~655 cm波数范围内大灵猫、小灵猫红外图谱在峰面积和峰值均有明显差异;大灵猫具有异构角蛋白构型,在640.3 cm和646.1 cm位置出现了N-H-基团的伸缩振动M形吸收峰。所以红外光谱是一种检测和分析动物毛发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野生的动物的分类研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侯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83-19884
[目的]为猪獾、狗獾和鼬獾的鉴定提供参考,并为打击非法猎捕獾类动物的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猪獾、狗獾和鼬獾的背部和腹部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3种獾的背部和腹部被毛的主要鳞片类型均为杂波型,但鳞片的高度和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同种类型鳞片的高度和密度等信息可为动物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侯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72-15274
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狼和貉的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及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狐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狼的为43.6%一62.9%,貉的为51.2%~66.7%;毛鳞片形态在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一种类身体不同部位毛的鳞片形态也有差异,同一根毛的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沙狐背毛主要鳞片类型为方瓣型,腹毛主要鳞片类型为长瓣型;狼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方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形;貉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形。用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对3种动物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沙狐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沙狐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81.7%,腹部为72.0%,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说明同科动物的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沙狐背部、腹部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长瓣型鳞片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杂波型和方瓣型,冠状型仅见于毛尖,扁平型仅见于毛根部,过渡型所占比例较小,与豺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