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述了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和细胞质雄性不育优点和缺点基础上提出了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细胞核十细胞质雄性不育,根据细胞核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稳定性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稳定性不同,可以将该途径进一步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不育+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质不育+生态型细胞核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种业界同仁:中国种业经过六十多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为我国种植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广大种业人在奋力拼搏中形成了我们中国种业的精神,这就是:执著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中国种业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建设种业强国的精神力量。为使中国种业精神发扬光大,加快种业强国建设步伐,我们向全国种业界同仁发出倡议:  相似文献   
4.
湖北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因茬口紧、土壤黏重,晚稻收获后大都未种植下茬作物而形成冬闲田。本研究以华双5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北双季稻区三试验点进行裂区试验,测定油菜各生育期在不同氮素及密度水平下的个体及群体指标,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为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示范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全生育期尤其是苗期显著缩短,苗期生长量严重不足,蕾薹期至开花期油菜生长快,春发特性明显;(2)氮肥及种植密度水平对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增施氮肥可改善个体素质、增加产量,提高密度可提高群体素质、增加产量;(3)湖北各试点每公顷纯氮用量270 kg、种植密度为45万株及60万株处理的产量均接近或达到2 250 kg hm–2,超湖北平均单产,说明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模式可在湖北双季稻区试验示范;(4)生产实践中,应重视氮肥与密度的双重调节,以肥促长、以密补迟,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特点、粒色遗传和生理生化研究进展。总结了6种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途径。综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包括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最后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相似文献   
7.
以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流系(波里马不育胞质)组配的杂种油菜为材料,对杂交种的7种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角果粒数(0.892),全株有效角果数(0.628),千粒重(0.472)和株高(0.451)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幼苗千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274)达显著水平,5个原因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R^2=88.1%。我们认为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杂种油菜  相似文献   
8.
一个简便的适合于分析油菜中SSR位点的检测体系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介绍一个DNA用量少、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快速简便的适合于分析油菜中SSR位点的检测体系,该体系对于其它作物的SSR标记分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2002—2016年国家冬、春油菜参试的2 075个新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家区域试验油菜新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占90.84%。冬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9)单株有效角果数(0.26)产量(0.15)每角果粒数(0.11)千粒重(0.10)种子含油量(0.06);春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5)单株有效角果数(0.20)产量(0.12)千粒重(0.08)每角果粒数(0.06)种子含油量(0.05)。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春油菜区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长江上游、下游区的这2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区及黄淮区和春油菜区5个产区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春油菜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黄淮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区二者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长江上游区、黄淮区和春油菜区单株产量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产量与种子含油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油菜新品种的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将是中国油菜遗传改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冬季覆盖作物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风蚀退化及其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冬春季农田长时间裸露是主要原因之一.冬油菜、冬小麦、麦茬等冬季覆盖度70%~ 95%,风蚀模数分别为22.3、23.3、83.5 kg·hm-2·h-1,分别为春播处理(543.6 kg·hm-2·h-1)的4.10%、4.28%、15.36%,在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