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3年10月至11月对广西东兰、巴马、南丹、三江、富州、桂平、德保、靖西、平果等县进行了中棉(G.arboreum)资源的考察和搜集。九个县大多位于广西的边缘偏僻山区。其中东兰、巴马、南丹、德保、靖西、平果、三江等县境內山峦重迭,山谷狭长,地形复杂,是云贵高原的边缘。上述各县耕地少而零散,群众称为小棉或土棉的中棉大多种在  相似文献   
2.
CB232、CB333、CB407、CB1135、CB1233等5个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1995年转到中棉所。在安阳进行了3年的种植观察,并与我国推广品种中棉所19进行比较。结果简述如下。1特征特性CB号品种生育期在安阳中熟或偏晚,在正常年...  相似文献   
3.
<正> 干旱、水涝、弱光、病虫害等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棉株生长发育,并在其农艺经济性状上表现出来。如果能够掌握各个农艺经济性状在不良环境下的变化情况,则在育种和生产上进行性状评估和选择是有较大意义的。1992年,棉花生长前期干旱,中期棉铃虫大发生,后期又多阴雨,这种不良环境条件有利于研究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异和稳定性。为此,我们根据大量棉花品种的农艺经济性状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的品种次数分布情况,来探讨不良环境对陆地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棉属野生种在海南岛的试种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自然条件优越,是一个天然大温室,是我国引种棉属野生资源最适宜的地方。为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及研究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82年11月,在北纬十八度的崖城,筹建了海南岛野生棉种植园,经两年多的培植,先后种植棉属野生种及变种二十四种。其中四倍体种三个种,二  相似文献   
5.
棉花纤维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对棉花的衣分、铃重、子指等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P1、P2、F1、F2、B1、B2六世代联合分析。从估算不同性状的爱氏信息准则(AIC)值出发,对AIC值最小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和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说明衣分、铃重、子指皆为一个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但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及基因加性、显性效应随杂交组合、杂交母本、回交母本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此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说明,衣分、纤维量、短绒量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加性正相关,而铃重与子指间各项基因效应分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天然彩色棉布料洗晒色泽变化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天然彩色棉布料洗晒色泽变化的分析,说明经过洗涤以后,彩色棉布的颜色会变深;其颜色的变化随洗涤液、洗涤次数、洗涤液温度、晾晒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酸碱处理后其色泽的变化趋向也不同,这为有色棉的加工和穿用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世界棉花基因库现状叶武威,刘金定,傅怀勤,刘国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种质资源是基础研究和育种的首要基础,种质资源拥有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基因型拥有的多少。随着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发展成为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1993~1994年对34份零式果枝陆地棉的果枝始节、果枝角度等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说明零式果枝品种植株稍高,叶片大,且厚,铃较小,衣分低,纤维粗短,在生产上很难被直接利用,但在现有零式果枝种质中,却具有一项或多项性状较为理想的品种可供利用。近年,我们已成功地转育了零式果枝性状,培育出了早熟、优质、密植高产的早松2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亚洲棉的种植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棉在我国种植已有二千多年,是棉花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的一个棉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自然和人工的不断选择,演化出大量变异类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所棉花种质资源圃中一些混杂品种(系)或材料的单株种植、分离纯化,提供了对性状遗传或应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的新种质材料。同时,分析了海陆杂种、多基因突变和具有杂结合性状的杂种的分离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