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普通豇豆应用核心种质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质资源群体的多样性及遗传背景分析可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有效信息。对不同来源的88份普通豇豆应用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了14个SSR位点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2~5个,平均为2.79。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25~0.72,平均为0.58。UPGMA聚类结果显示,除了3对种质外,39个等位变异可将其他材料有效区分,且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88份种质可分为4个类群,地理来源相同的材料有聚在一起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豇 10 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印度豇豆 PGCP14 为母本、PGCP11 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20 年在大同、昌吉等地开展了品比鉴定,2021 年在青岛、南宁、南阳等地进一步展示示范,效果良好。该品种生育期短,矮生直立性强,高产稳产,适宜我国不同生态区春夏播生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豇豆生产和加工等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2016-2017年24个绿豆新品种(系)在20个试验点的鉴定结果,以期为新品种(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绿豆表型差异明显,以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最明显(平均变异系数均介于20%~40%),单荚粒数、百粒重、生育期变异不明显(平均变异系数均介于10%~20%)。综合分析发现,冀绿0816、JLPX02、品绿2011-06的生态适应性最广,在20个参试点均适宜种植,适应性最差的为苏绿16-10,仅在江苏南京能够正常生长成熟。根据表型及产量表现,分别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系),为这些品种(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绿 26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 2013 年以中绿 5 号为亲本经 EMS 诱变选育而成。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评价和展示示范表明,该品种直立超早熟、抗旱耐逆、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填荒填闲、救灾补种中均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分析了 2022 年中绿 26 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表现,预测了该品种在全国的推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适应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利用的重要依据,在不同生态区(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河南南阳和广西南宁)对34个豇豆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鉴定。通过变异分析发现,这些新品系在不同纬度均能开花结荚,但平均生育期以青岛生态区最短(61.1d),哈尔滨最长(75.8d);南宁生态区的株高(104.1cm)、单株荚数(21.9)和小区产量(4.46kg)均最大;荚长和百粒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各试点间差异不显著。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4个试点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组,南宁单独为一组,哈尔滨、青岛和南阳为一组,2组生态区内产量最高的品系分别为JD14和JD4。最终筛选出10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和试点种植的豇豆新品系,本结论可为这些品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豇豆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基因发掘,本研究基于豇豆F2群体,利用重测序技术构建了包含2984个bin标记(142,146个SNP)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11个连锁群,总长1333.48cM,平均图距0.45cM。不同连锁群的长度从84.63~183.15 cM不等,平均图距从0.27 cM至0.89 cM不等。根据F2、F3的表型调查,利用该图谱共检测到15个QTL,分别与百粒重、花色、荚长、荚形、荚质、籽粒颜色等14个性状相关。其中荚质、荚长、主茎分枝数等分别检测到1个主效QTL区间,其余性状检测到多个QTL区间。通过对区间内的基因注释分析,分别确定了与荚长、单株荚数、籽粒颜色构成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中QTL分析结果将为豇豆属重要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而候选基因筛选则有助于深入解析这些性状的遗传机理,提高豇豆分子遗传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