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旨在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亲本。以2015 年引入的51 份美国小麦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 个质量性状的频率分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了9 个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并以农艺性状为指标,对51 份小麦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小麦种质的株型以直立型为主,穗型以纺锤形为主,芒型以长芒为主,旗叶以下披型为主。产量与有效穗数(0.472**)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0.340*)显著正相关。9 个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性较大,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容重(1.71%)外,均超过了5%,以不孕小穗(55.21%)为最大,参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Ward 法聚类将51 份种质分为了4 类,其中第1 类群10份种质的千粒重(40.31 g)、有效穗数(656.74 万/hm2)、产量(8718.63 kg/hm2)是4 个类群中最高,可作为重点亲本利用,其余种质可依据类群特征作为改良某一性状的中间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聊城市各县(市、区)小麦冬季冻害进行调查,发现秸秆还田质量差、整地质量不好、播种过深、播期偏早、播量过大、极端寒潮天气、冬季有效降雨少等是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保小麦生产健康发展,提出了聊城市小麦冬前和冬季管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为给小麦宽幅精播条件下评价和选择适当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深翻、深松、免耕、旋耕4种耕作方式对鲁西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品质、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处理的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产量高低排序为深翻(568.8 kg/667 m2)>深松(538.3 kg/667 m2)≥免耕(530.3 kg/667 m2)≥旋耕(521.3 kg/667 m2);4个处理中,免耕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及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0.05),降低了土壤孔隙度;从小麦品质成分来看,免耕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高低排序为免耕(14.2%)≥深松(13.5%)≥旋耕(13.1%)≥深翻(12.9%),稳定时间排序为免耕(10.5 min)≥深松(8.2 min)≥深翻(7.5 min)≥旋耕(7.2 min);深翻处理的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低于其他处理。建议在生产中为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升,可探索每隔2~3年深翻1次...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究小麦宽幅精播增产机理,设置了行距20、25和30cm,幅宽3、6、9、12和15cm,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行距与幅宽可促进产量的提高,幅宽小于9cm时,产量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大于9cm时,籽粒产量随幅宽增加而减少,以行距25cm且幅宽9cm产量最高;花后21~28d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花后14~28d是小麦地上部干物质转化最快的时期;行距与幅宽的增大增加了各营养器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但行距大于25cm、幅宽大于9cm时抑制了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