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低空急流对广西强降雨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5月27日广西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雨发生在高空槽、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共同配合的天气系统中,副热带经圈环流上升支和极锋急流经圈环流对暴雨区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边界层南风急流、低空西风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上下的耦合作用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8年深秋发生在广西的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边缘上的低空急流是导致大暴雨的主要原因。热带云涌、充足的水汽来源并辐合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机制为秋季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唐文  陈见  农孟松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73-174,183
主要对2011年第17号台风"纳沙"对广西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因素是冷空气与"纳沙"的交汇作用、副热带高压带的稳定加强、西南季风云团的卷入。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段的降水具有不同的成因,9月29日20时~30日20时为第一阶段,强降水是由"纳沙"内部环流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引起的;9月30日20时~10月2日20时为第二阶段,强降水主要是由"纳沙"外围西南气流与副热带高压带西侧东南气流辐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广西 2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加深对华南地区雷暴大风天气形成原因的认识,为此类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3月30—31日广西连续2天大风天气的成因及差异。主要结论:(1)“3.30”过程发生于暖区中;“3.31”过程由地面锋面触发形成。(2)两次过程都具有强的潜在不稳定层结、风暴潜势和中低层垂直风切变,“3.31”过程强度更强。(3)层结廓线均表现为低层湿层明显,湿层之上干层清晰特征,“3.31”过程湿层较浅,比湿较大,干层较深厚。(4)对流风暴均是在地面辐合线附近生成并沿着辐合线移动发展,或者风暴移到辐合线上得到加强。“3.31”过程辐合线尺度大,移动缓慢。(5)雷达回波特征显示,“3.30”过程由局地生成发展的强单体风暴或多单体风暴造成,“3.31”过程由组织性强的飑线(弓形回波)造成,具有相似大风特征。结果显示,有组织性风暴与单体风暴在层结不稳定、中低层垂直风切变的强度及结构、地面辐合线的尺度和移动速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