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榆树主枝干的造型,是常见的斜欹式构图。然而,这盆名为《飞流》的榆树盆景,其弯、斜、伸展得如此具有力度者,则属少见。主枝干几乎是于弯折180度后,向左下方挺延。弯折得突然,挺  相似文献   
2.
杨春成先生的盆艺作品《真柏》,其彩照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四期插页,读后令人眼界一新。它所给人的审美感受,如同作品本身,是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复合之美。  相似文献   
3.
依笔者的艺术鉴赏情趣来看,这是一件难得的象形式盆艺作品(见左下图及1995年1期彩页)。裸露的赤楠根须与躯干,宛如一只爬行类恐龙,茂密的枝叶,又似一株参天之树。恐龙口衔巨树蹒跚而行。仿佛由远古向我们走来——何等惟妙惟肖的场景。“恐龙”身下是青苔小草覆盖的土堆,似是隐喻恐龙之行漫长路途的艰难曲折。树冠向斜后方微倾,其中轴线与根蒂形成一个有力的弓形。如此构图看似简单,实则寓繁于简,平中见奇,实属由灿烂归于平淡的艺术境  相似文献   
4.
●这件木作品(见1995年1期彩色插页7),充分利用了对比的美学原则:玲珑剔透的老木与细微挺拔的幼小树条对比,老干新枝与茂密的树冠对比,洁净的红土地与生机勃勃的绿叶对比,甚至白色的景盆也参与对比中来,从而创造了寓意深邃,足以令人久观遐思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春拂枝头     
郑世杰先生的《春拂枝头》(见本期彩页——编者),是一件精美缜密的盆艺作品。首先是疏密相宜的枝叶与造型优美的树干间,关系处理得当。有枝不掩干、干不夺枝之效。枝叶毫不繁密,树干亦不奇险,更无格外的渲染、点缀,给人以简洁明快和“删繁就简三秋树”般的审美感受。应该说,这正是具有较高层次的美学意境。叶的翠绿,青苔的黛绿,景盆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作品。它以古朴、嶙峋且枝繁叶密的榆树作为主体,以兰草、青石及高低不平的土坡作为陪衬,另外辅以椭圆形大边盆沿,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一幅极富张力的审美图景。榆树右边伸展的长枝,恰将兰草遮护于树影之内,形成二者虽为两家,却实为一体的形断意连之效。让人感到如鸾随凤,如云随鹤,是那样的不可分离,不可割舍。几枚微露的石块,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融入了整体构思之中。石块在此似称砣压千金,使尽情渲染的上下两丛繁叶,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不  相似文献   
7.
李金岳先生的《高士图》(见1995年第四期彩页),以其挺秀、简洁、雅致的风韵,令人过目不忘。《高士图》的色彩利用是很成功的。其主体形象,几乎没有艳丽的浓色,而是以榆树树干及枝片的立体性与量感来表现作品的特长。从而强调了立体艺术的造型美。至于榆树枝梢及根部的几片淡绿,恰是一种具有艺术哲理意义的衬托,为体现作者的美学思想,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作者又通过枝头的几点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