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大蕉采后贮藏后熟过程中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表皮色泽的相关性,找出能够判定大蕉成熟度的标志性指标。将大蕉放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5%左右的贮藏环境下自然后熟,分别测定大蕉采后12 d后熟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滴定酸含量、pH值、抗坏血酸含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表皮色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蕉后熟过程中,果肉PPO、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逐渐增加,抗坏血酸含量有所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pH值及表皮色泽h值下降,且趋势明显;通过SPSS软件分析,不溶性膳食纤维与h值呈显著相关,PPO、POD活性、可滴定酸及pH值与表皮色泽h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可滴定酸含量和pH值的相关性最大。因此,上述所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大蕉在自然后熟过程中成熟度的变化,结合操作便捷性,pH值可作为判断大蕉果肉成熟度的标志性指标,为大蕉果实成熟度的判定及加工成熟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苦荞中的黄酮含量均有影响,微波高火干燥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为萌动苦荞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青稞种子萌动过程中青稞芽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青稞种子浸麦和萌芽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和4种功能性成分[黄酮、总酚、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比了青稞芽、麦芽、谷芽和稻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浸麦时间和萌芽时间的延长,青稞芽的抗氧化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浸麦处理6 h达到最高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4.88%,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0.910),萌芽处理8 h达点最高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23%,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1.33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种子浸麦过程中GABA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青稞芽、麦芽、谷芽和稻芽4种谷物芽粉的抗氧化活性均随样品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同浓度下,麦芽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青稞芽金属离子还原能力最小。【结论】种子萌动处理有利于提高青稞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方法用于青稞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促进青稞资源的深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