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具有可操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指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国际热带林木材组织、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以及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均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指标,并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做好柑橘采果前后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而且能促进花芽分化,使次年柑橘优质、高产。合理供水遇到干旱天气,要充分供水,使橘果充分膨大。供水方法可分沟灌、浇灌和喷施3种:沟灌除灌满园内深水沟外,还要增开深窄沟,引水进入橘根密集层的土壤内,使橘根迅速吸收;浇灌则应耙开表土或挖穴、开沟,然后浇水渗透后覆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六十年 历史映照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肩负着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林业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林业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包括公平性、高效性、长期性、层次性等。在讨论森林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价值偏好模型、森林资源优化模型及公平模型、林业持续发展利益协调模型。  相似文献   
5.
"九五"时期林业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时期林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都有一定的变化,投资效果显著."九五"时期林业投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林业投资总量不足,林业投资渠道单一,两大体系建设投资偏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多方筹资,两大体系投资并重,加快林业投资改革步伐和提高林业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营林产值问题,理论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产值核算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确立“产值反映劳动产品价值”这一理论前提;第二,营林生产长期性、阶段性和产品多样性的特点,要求产值计算方法具有灵活性;第三,价格问题,营林投资规律和林木生长规律及由此决定的林价变化规律的特点,给林价赋予了一种不同于一般产品价格的变化特征,产值计算价格与立木交换价格应有所区别。鉴于此,本着“理论上完善,实践中可行”的原则,本文提出营林产值的阶段性计算方法及其有关问题,求教于林业经济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缓控释肥料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速效性化肥进行改性,从而实现养分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的新型肥料,不仅能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表面积大以及界面效应显著等特性,其在缓控释肥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缓控释肥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纳米纤维素、纳米碳和纳米粘土等主要纳米材料在缓控释肥中的添加技术和应用效果。物理共混、化学接枝、浸渍吸附等是纳米材料改性缓控释肥的常用技术手段,纳米材料发挥的最重要功能是疏水性、吸附性、保水性、环境响应性和自修复性。纳米材料表面丰富的官能团、物理交联点或微纳米凸起的形成等是提高缓控释效果的关键因素。拓展天然有机纳米材料、探寻简单高效的改性方法、明确相应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及性能调控机制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污灌区作物根与秸秆不同处置的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估污灌区作物秸秆不同处理方式的重金属健康风险,以天津污灌区为例,估算了该污灌区3类农作物根和秸秆中的Cd、As、Pb、Cu、Zn总量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根和秸秆采取直接还田、燃用、直接还田+燃用处置可能引起的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作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格局为“根多茎少”;还田处置对儿童和成人造成的累积致癌风险值分别为6.08×10-9和1.95×10-8,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01×10-5和6.45×10-6,不会造成健康伤害;燃用处置对儿童和成人造成的累积致癌风险值分别为2.89×10-8和4.67×10-8,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76×10-3和9.43×10-4,还田+燃用处置对儿童和成人造成的累积致癌风险值分别为2.05×10-8和4.28×10-8,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8.88×10-4和3.78×10-4,这2种处置对儿童和成人造成的非致癌性健康风险是不可接受的。污灌区作物初级废弃物由于重金属总量大,在进行处置时,应优先考虑还田,其次谨慎考虑燃用,为农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选择与我国国情最相似、在农田土壤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国家——日本,就其管理体制与机构、法律支撑与保障、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技术保障措施等方面与中国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推进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体制下,林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无不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国家计划、统购统销、对林业收入的"剥夺性"分配机制(林业再生产资金转化为工业积累资金)等,这是造成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体制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70年代末以来,林业改革逐步深化,包括林业"三定"、流通体制改革、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内,构成林业新体制的主体内容。在建立社会主义林业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许多改革的任务,重点是三方面──理顺产权关系、构造林业市场体系、重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