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属太行山南缘向平原过渡地区。总面积73.2万亩,34.5万人,耕地面积34.5万亩,人均1亩,平原区人均耕地0.95亩。在1972年田、林、路、水、电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到1975年实现了路渠排灌配套的农田林网化。完成林网面积32万亩(平原),网格1861块,  相似文献   
2.
科技兴林是当前林业战线的一项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任务。科技兴林,中心问题是要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活力,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林业科技工作者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为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为科技兴林出谋划策,本刊编辑部邀请我省部分林业专家从林业的不同工作领域笔谈科技兴林问题。我们热切希望全省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献身于科技兴林的伟大事业,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博爱县是我国北方地区竹子的主要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北国江南”之称。这一竹林资源,被竹区群众称为“摇钱树”、“聚宝盆”。在当前充分利用和发挥竹业资源的生产优势,不仅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迅速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需要,而且也是竹区群众梦寐以求的迫切愿望。一、竹区概况博爱竹区位于东径112°56′——113°0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农田林网的辐射状况,通过对林网内外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净辐射与光合有效辐射的比较,发现林网虽然减少了农田的总辐射,但可以增加净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相似文献   
5.
博爱县竹子生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我国黄河流域竹子的主要产区之一.全县现有竹林15700余亩,其中斑竹6990亩,占总栽培面积的44.3%。自1963年到1975年,斑竹先后开花败园,竹子年产量骤然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编织业生产和竹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十多年来,广大竹农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 一、资源现状博爱县位于太行山脉南侧,全县平原总面积48.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5.8%总人口35.1万人,人均耕地0.92亩。现有林木293.31万株,蓄积量17.7万立方米。布局形式以农田林网、村镇林为主,树种以毛白杨、沙兰杨、白榆为主。现有竹林1.8万亩,主栽品种有筠竹、斑竹、甜竹、变竹等,年产竹子1250万公斤,1986年竹子产值达625万万。  相似文献   
7.
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的博爱县,到处呈现出碧水潺潺,林网交织,五业兴旺,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观。建国四十多年来,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县人民艰辛劳动,锐意进取,掀起了一次次植树造林、治水改土的群众运动。增加了资源,改善了环境,林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该县靠科技兴林,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助,统一规划,抓宏观调控,促微观经营,避免了造林绿化的盲目性、主观性,使林业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有林地7800公  相似文献   
8.
<正> 博爱竹区是目前华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竹类地理分布最北限的林分资源,也是博爱县的森林资源优势之一。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林分资源,加快竹区经济建设步伐,现作刍议。并希指教。一、开发利用博爱竹林资源的综合效益开发利用博爱竹林资源,在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博爱竹林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爱竹区地理位置介子东经112°56′—113°06′,北纬35°04′—35°12′之间,是目前华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竹类地理分布最北限的林分资源,也是博爱县的森林资源优势之一.数百年来,竹区群众依靠这一优势发展经济,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古老的林分资源,加快竹区经济建设步伐,现作刍议,并希望指教.  相似文献   
10.
<正> 榆树是平原农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深受群众喜爱,栽植历史悠久。1964年,我县南部的运粮河建成后,沿岸社队在河两岸种植白榆3-4行。株行距为2×2、1.7×2(米)两种规格。1980年全林平均树高达15米,平均胸径17.8厘米。根据需要,部分社队在这年冬季进行了皆伐利用。为了探索榆树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