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谷子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田挖根和挖坑用水冲根的方法研究了谷子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并以磷肥试验、地膜覆盖栽培,分期播种栽培等方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株成熟的谷子有须根40-80条,6-8轮;谷子根系入土深达155cm,扩直径为90cm,主要分布在60cm土层中,占总根量的97.51%;根系发生,拔节前较慢,拔节抽穗发生快,抽穗后又慢,灌浆时停止发生。  相似文献   
2.
谷子不同叶位叶片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1个不同类型品种(系)作不同剪叶处理,研究了谷子不同叶位叶片与穗部性状(株穗重,株粒重,千粒重,以下同)的关系。不同叶位叶片对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旗叶对穗部性状影响最大,余者由上向下逐渐减小;不同叶位叶片面积与株穗重,株粒重关系密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顶1叶(旗叶),2叶,3叶,……,即离谷穗越近的叶片与穗部性状关系越密切;通径分析表明,旗叶对穗粒重直接影响最大。综合全面情况:旗叶对穗部性状影响最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1990~1992年在山西榆次市对黄土高原旱地春谷吸肥与土壤耕层供肥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耕层氮磷供给能力动态变化遵循倒Logist10生长曲线方程变化,钾的供给能力动态变化遵循一次方程变化;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动态变化遵循Logist10生长曲线方程变化;谷子一生随着生育进程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氮磷钾供给量则随着谷子吸收量的增加而减少,即供给能力趋于减弱,氮的吸收高峰与土壤供给高峰基本一致,磷的吸收高峰在土壤供给高峰之后,钾的吸收高峰在土壤第一供给高峰期,孕穗至抽穗阶段是谷子吸收氮磷钾的高峰期;从谷子一生来看,吸收氮磷量小于土壤供给量,钾的吸收量大于土壤供给量。通过分析并对榆次市黄土高原区旱地春谷施肥问题提出新见解,即亩产要达到200kg以上应重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4.
自1967年发现谷子不育材料后,各地相继开展了“三系”的选育工作。过去由于受席尔斯“三系”理论的束缚,工作进展缓慢,至今没有配套。因谷子具有播种量小,繁殖系数高,又可移栽的特点,科技人员利用不育材料和恢复系制种,将杂种优势用于生产,即“两系法”生产。以往在选育高产优良杂交组合时,一般采用广泛测交的办法,筛选恢复系,这样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要探明谷子杂种一代粒重与恢复系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对选育高产优良杂交组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因子对谷子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亩施肥0—80公斤范围内,蛋白质、脂肪合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即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整个生育期蛋白质,脂肪含量与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一定剂量的化学因子;EDTA、锗、β-环糊精拌谷种能提高谷子蛋白质脂肪含量.通过分析还提出了改善谷子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估算了我省各地74个有代表性品种主要性状;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重,粒重,千粒重,草重,码数、根轮数,根数,节数,出苗—抽穗天数,抽穗—成熟天数,生育期的遗传参数,并分析了在谷子育种中的应用。生育期,株高,抽穗—成熟天数,节数遗传变异系数较小,广义遗传力较高,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选择的可靠性较大,可在早期世代严加选择。草重、穗重、粒重,茎粗、根轮数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广义遗传力较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早期单株选择效果不好,应到后期再进行单株选择。粒重,穗重,根数,草重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果较好。生育期,抽穗—成熟天数,根轮数,节数遗传进度较小,选择效果较差。穗重,粒重,草重遗传力较低,早期单株选择效果不好,可通过与它们高度遗传相关且遗传力较高的性状生育期,出苗—抽穗天数,株高,节数的选择来达到予期效果。通经分析表明,穗重,株高对粒重影响大,可作为粒重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春谷品种晋谷10号一生中在株、茎、穗形成过程中的数量观测资料,拟合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株高、茎高和地上部各茎节间的伸长动态变化规律都符合Logictie生长曲线方程;株重和茎重的增长动态都符合一元四次方程;各茎节间的重量动态变化都遵循一元二次数学方程;穗的伸长动态用普适生长曲线描述更符合实际,穗重增长过程的最佳数学模型是一元四次方程。用数学模型描述作物各器官建成过程中在数量上的动态变化规律,使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步入了动态定量分析阶段,这在作物基础理论研究上是一个新的飞跃,对指导作物生产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春谷品种晋谷10号在旱作条件下一生中叶的动态变化观测资料,配合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谷子一生中主茎叶位与叶的重量和叶面积关系都可用一元三次回归方程表达,曲线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各叶位的叶鞘和叶片从该叶片全展开至叶片枯黄期重量变化规律基本上都符合一元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黍稷品种资源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省(区)4213份黍稷品种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筛选出高蛋白品种126份,高脂肪品种45份,高赖氨酸品种17份,优质品种45份。高蛋白品种、高赖氨酸品种、优质品种均以山西最多。黍和稷的品质有差异,黍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高于稷。黍稷品质与粒色亦有关,红粒的最好,褐粒的次之,白粒的居中,灰粒和黄粒的较差。  相似文献   
10.
刘为红 《作物杂志》1989,5(1):22-23
此技术是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学“最佳模式配合法”的原理,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求得旱地谷子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的模式化栽培技术。试验在山西省孝义县技术站农场进行,地势平坦,肥力均匀。0~30厘米土层内含有机质1.57%,速效氮9.24ppm,速效磷10.5ppm,速效钾119ppm。前茬玉米。冬前深耕,播前耕耙。追肥按方案进行。其它一切管理同大田。2年试验中气候均干旱。试验因素:种植密度,氮肥底施,氮肥拔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