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甘肃省玉米主要病虫害达20多种,长期连作使玉米病虫害数量急剧增加。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不但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种子的产量的和质量,而且会导致玉米减产。同时对玉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作者主要是在探讨甘肃省玉米有关病虫害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甘肃省玉米病虫害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风险区划和分区评述,为指导甘肃省玉米生产趋利避害、减害和抗害服务,并为开展农业病虫害保险进行分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西灌区鹰嘴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地块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河西灌区鹰嘴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富硒谷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富硒谷子绿色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河西灌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甘肃河西灌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优势及应用效果。该技术已具有产出高、可持续、机械化的技术优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张掖市黑小麦的生产,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黑小麦优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农户抽样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主要春油菜种植区施肥现状。结果表明,海拔1 800~2 400 m的地带以种植晚熟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为主,海拔2 300~2 800 m的高寒地带以种植双低优质白菜型春油菜为主。油菜种植户施用有机肥的比例极低,仅为4.00%,秸秆还田率为0;化学肥料主要施用氮、磷肥,多采用常规肥料尿素、磷酸二铵和过磷酸钙,油菜专用肥和新型肥料使用较少;不重视钾肥、硼肥,农户无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习惯。祁连山北麓沿线冷凉区的施肥水平较洮岷二阴山区、临夏和甘南高寒阴湿区高,且在春油菜生育期内基本无追肥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针对春油菜病害防控及产量提升,选择阿泰灵、禾奇正等9种不同叶面处理剂,分别在春油菜蕾薹期、初花期、花荚期喷施1次,综合春油菜生理指标、产量、病害防效分析,结果表明,禾奇正、阿泰灵和芸苔素内酯可降低春油菜株高、增加春油菜茎粗、提高春油菜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2.42%、8.48%和6.54%,并对春油菜白粉病和菌核病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对白粉病的防效为31.15%~51.04%,对菌核病的防效为27.96%~41.14%。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济谷2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45 kg/hm2时,增施P2O560~90 kg/hm2、K2O 30~90 kg/hm2、有机肥450~900 kg/hm2可显著地提高谷子的产量,较不施有机肥处理谷子产量增加200~400 kg/hm2,增产率3.23%~6.45%;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2.8~6.1 g/100 g,提高粗淀粉含量15~49 g/kg、粗脂肪含量6.5~9.2 g/kg、赖氨酸含量0.7~1.6 g/kg。  相似文献   
9.
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65%、20.00%;新墩镇分别增产20.28%、16.00%;花寨乡分别增产11.55%、16.34%。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鹰嘴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以张鹰7号最高,为0.808 5;张鹰5号次之,为0.664 1。这2份材料丰产性较好,适合在河西地区种植。综合分析表明,5个鹰嘴豆材料在乌江镇永丰村整体表现最好,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高于3 400 kg/hm2,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也可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筛选和鉴定评价研究;新墩镇试验点整体产量中等,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达到3 000 kg/hm2以上,说明新墩镇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筛选种植部分品种;花寨乡试验点折合产量均偏低,说明鹰嘴豆不适宜在该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