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自身要控制运营成本外,还要尽快打造出一支极富战斗力的团队来应对危机,所以2009年最需要的是人才,最矛盾的也是人才!求职者市场容量增大了,招贤纳士的升本也随之增加。因此选择一个行业知名度高,企业信得过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成为了有勇气挑战危机的企业最合适的人力资源战略合作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临夏旱作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临夏州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于2022年引进宁薯19号、陇薯14号、中薯28号、定薯4号、青薯9号、云薯108等21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临薯18号、陇薯12号、中薯24号、定薯4号、中薯28号、陇薯7号、陇薯14号、陇薯10号这8个品种亩产量均在2 500 kg以上,其中临薯18号、陇薯12号、陇薯7号、陇薯14号、陇薯10号5个品种在临夏地区已有种植,可继续推广种植;中薯24号、定薯4号、中薯28号3个品种为新引进品种,可以进入下一年的筛选试验;宁薯19号、陇薯16号、中薯19号、天薯11号、天薯13号、定薯3号、陇薯15号、云薯108、青薯9号、陇薯17号、冀张薯12号、中薯5号、希森6号13个品种表现一般,可进入下一年筛选试验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3.
临薯17号(原代号临9706-2)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以"抗疫白"作母本,"NW174-2"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定向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省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30 530.0 kg/hm2,较对照品种渭薯1号增产95.4%。该品种株型直立,株高65 cm,生育期122 d,花冠紫色,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数少而浅,商品薯率85%以上,块茎含干物质267.6 g/kg、粗蛋白27.38 g/kg、粗淀粉198.2 g/kg、维生素C 131.2 mg/kg、还原糖3.52 g/kg。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及二阴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临薯16号是临夏州农科所1994年用临薯3号作母本、玛古拉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定向选育出的适宜高寒阴湿区、川塬灌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08年1月23日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薯2008001.本文由刘小琅执笔.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农业科研单位、马铃薯企业紧跟国家马铃薯主食化产业发展步伐,积极致力于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加工技术、品种的研发以及马铃薯全粉、淀粉生产设备及加工技术和经验的引进及应用,马铃薯主食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临夏州大河家蛋皮核桃诱导生芽、增殖培养、诱导生根的培养基及配方,结果表明,DKW+6-BA 1.0 mg/L是适宜的生芽诱导培养基,DKW+6-BA1mg/L+IBA 0.001 mg/L是适宜的增殖培养基,1/2DKW+IBA 5 mg/L+活性炭1 mg/L+间苯三酚1 mg/L+蔗糖30 g/L是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并为其他核桃组培快繁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栽培密度对川源灌区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对临夏州主栽品种之一临薯18号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的研究,寻找最适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临薯18号生育期没有影响,当栽培密度在3500-4000株/亩的条件下时,有较高的商品薯率,产量也相对较高,经济性状也较佳。建议本地区适宜种植密度范围控制在3500-4000株/亩。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生产越来越成熟,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马铃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深受北方农民们的喜爱,马铃薯属喜低温的作物,甘肃省土质疏松,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也正是由于其特殊性,甘肃省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短板。基于此,课题组主要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从技术、人才、资金、区域特点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通过对多重资源的整合,提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为甘肃省马铃薯的高产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临夏州旱作地区适用于马铃薯的微生物菌肥,临夏回族州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2022年引进5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肥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微生物菌肥的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田间长势良好、产量高、商品薯率高,薯块发生疮痂病和黑痣病减少,有增产增收效果。配方施肥+“旺农宝”微生物菌剂的模式下马铃薯产量最高,增产增收效果最好,增产7 497 kg/hm2、增收3 225元/hm2;其次是配方施肥+“强兴生物”复合芽孢杆菌模式,增产7 005 kg/hm2、增收2 082元/hm2;其他3种微生物菌肥+配方施肥的模式对马铃薯田间长势、产量、商品薯率、薯块抗病性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氮肥施用量对川源灌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主栽品种之一的临薯18号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的研究,寻找合理的施肥量,总结绿色可持续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在10 kg/亩的条件下,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都达到最佳,随着氮肥量的增加,其经济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氮肥量对马铃薯生育期几乎没有影响。说明在该类型地区种植马铃薯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0 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