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刘怀年  李平  邓晓建 《作物学报》2006,32(8):1252-1255
对11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育期的测定表明,始穗期至齐穗期光合速率比较稳定,可代表某品种的光合速率用于品种间比较;水稻品种间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结果将水稻品种划分为光合速率极高、高、中高、中低和低5个类群。净光合速率接近或大于25 µmol·m-2·s-1的高光合速率资源共有14份,占测试材料的11.97%。其中籼稻有矮南早、特青、复粒稻、矮50、Ketan Bajong等,粳稻有龙稻、农垦46和道光沙,光身稻有Rico-1。并对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光合速率的资源具有株型松散适度,叶色绿或深绿,以及剑叶中等直立或近直立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水稻骨干亲本蜀恢527产量相关性状关键区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恢527(Oryza sativa)因其一般配合力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衍生恢复系多等优点,被认为是现阶段杂交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通过亲本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扫描,拟阐明蜀恢527的遗传组成,确定其产量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组区域。系谱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显示,结实率高低,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的多少可能源自IR24-蜀恢527的遗传途径;而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高低和有效穗的多少则可能源自圭630-R1318-蜀恢527的遗传途径。采用1050个SSR引物对相关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构建了蜀恢527基因组来源图谱。分析发现,所有品种共有(无多态性标记)的区段占62.94%;约有17.53%的区段可能来源于多个亲本(多态性标记不足以区分各亲本);在蜀恢527形成过程中,R1318贡献了13.68%区段,辐36-2贡献了0.53%的区段,IR24贡献了1.32%的区段;同时,蜀恢527基因组内包含了4%的自身特有区段。根据性状遗传途径和基因组来源图谱,初步确定了蜀恢527关键基因组区域。整合文献报道有关产量的QTL定位结果,发现了一些可能解释关键区段影响产量的候选QTL位点。本研究对于骨...  相似文献   
3.
外源DNA导入水稻的方法及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减压渗透法将玉米、小麦、小米、高粱、狼尾草的DNA导入水稻品种紫稻,可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性状变异包括:生育期、株型、穗型、粒形、花粉育性等.有的是供体特有性状,有的是新性状。从变异后代中,获得了一批性状优良并能稳定遗传的材料.减压渗透法操作简单,转化率高,为谷类作物导入外源DNA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至2006年对同源四倍体水稻亲本材料的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穗长和有效分蘖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连续地选择和改良.结实率的改良效果显著,所有材料的平均结实率均呈上升趋势.每穗实粒数的改良上升趋势比较显著,除保持系的DTB之外,其余材料的每穗实粒数有显著提高.穗长和有效分蘖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不同年份有较大的波动.对株高、剑叶长等性状的选育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高于品系内,说明遗传力较显著地决定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连续改良,重要农艺性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该结果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Abstract:
The autotetraploid rice three-line materials were created by using colchicine to induce diploid rice and, after that, successive se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n seed setting, total grains per panicle, panicle length, productive tillers per plant and some other trai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96 to 2007. The improvement of average seed setting was significant in all materials. Total grains per panicl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strains studied except DTB. On the whole, panicle length and the productive tillers per plant were improved, though fluctuations were recorded between different years. Other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plant height and flag leaf length, were improved by select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ajor agronomic trait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heredity and that agronomic traits could be improved by successiv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笔者概述了影响淀粉品质的关键酶,控制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介绍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途径及近年取得的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资源光合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育期的测定表明,始穗期至齐穗期光合速率比较稳定,可代表某品种的光合速率用于品种间比较;水稻品种间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结果将水稻品种划分为光合速率极高、高、中高、中低和低5个类群。净光合速率接近或大于25μmol/(m2.s)的高光合速率资源共有14份,占测试材料的11.97%。其中籼稻有矮南早、特青、复粒稻、矮50、KetanBajong等,粳稻有龙稻、农垦46和道光沙,光身稻有Rico-1。并对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光合速率的资源具有株型松散适度,叶色绿或深绿,以及剑叶中等直立或近直立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粱、小麦、小米为供体,水稻品种马来红为受体,于受体种区接受外源NDA的最佳时期,用减压渗透法将供体DNA导入受体种压.当代就出现不同性状的变异株.同工酶分析表明:供、受体和外源DNA转导后的种苗同工酶谱带各不相同;转导后的苗期和抽穗期很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及形状与受体相同.现已获得不同性状的育种材料十多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