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进一步提高武夷菌素的产量,以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 wuyiensis W273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子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适6种营养成分为玉米粉、葡萄糖、黄豆面、氯化铵、碳酸钙和氯化镁;应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发酵生产武夷菌素的6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葡萄糖和碳酸钙为影响摇瓶发酵生产武夷菌素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2个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218.18+270.28X1+1274.74X2-3.28X12-5.4X1X2-200.98X22,并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 g/L、葡萄糖39 g/L、黄豆面20 g/L、氯化铵4 g/L、碳酸钙2.65 g/L、氯化镁0.4 g/L。以新配方在28℃、220 r/min进行摇瓶发酵60 h后,武夷菌素效价平均值为7215 μg/mL,较原始培养基发酵后武夷菌素效价提高了26.5%。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根际促生细菌A2 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应,通过室内发芽试验,以PEG6000 4 个浓度处理条件,对A2 菌株3 种发酵产物浸种处理的小麦,采用“胚芽鞘长度法”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抗旱指数,同时测定其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EG6000 浓度为4%时不同浸种处理的小麦胚芽鞘长度、发芽率、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EG6000 浓度为12%时,A2 菌株发酵液浸种的小麦发芽率比无菌水对照组高14.93%,其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6.55%,66.92%。说明随着PEG6000 浓度的增加不同浸种处理间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A2 菌株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物质从而适应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NKG-1对番茄白粉病防病和促生的双重作用。试验采用灌根法研究了不同菌体密度的NKG-1对番茄的促生效果,采用喷雾法研究了NKG-1对番茄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KG-1菌体密度在1×10~7cfu/mL~1×10~9cfu/mL间对植株促生效果最明显,根长最大较对照提高55.01%,鲜重最大较对照提高35.62%。保护地番茄促生试验表明,植株坐果数较对照提高28.57%,冠幅周径提高16.72%。保护地番茄白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白粉病发生前预防性喷施NKG-1对番茄白粉病防效达87.55%,白粉病发生后喷施NKG-1治疗效果为47.74%。综上所述,NKG-1对番茄有良好的防病促生作用,且对白粉病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治疗效果,该研究为菌株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机理,通过筛选对武夷菌素产量有影响的基因,明确基因的功能,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获得武夷菌素高产菌株。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获得了wysPⅢ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验证了该基因在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和武夷菌素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wysPⅢ基因的过表达菌株生长速率加快,产孢时间提前,而缺失突变株较野生菌株生长变慢,产孢量下降,孢子颜色由正常的深灰色变为灰白色,菌丝变稀疏,但是构建好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武夷菌素产量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wysPⅢ基因调节菌株的生长和产孢特征,而不影响武夷菌素的产量,过表达菌株生长速率加快可缩短武夷菌素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印度梨形孢对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接种印度梨形孢对核桃幼苗耐盐性的影响,以核桃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接种印度梨形孢(接种和未接种)与盐胁迫两个因素(盐浓度梯度为0、25、50、75、100mmol/L),监测接种不同时间后核桃幼苗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接种时间延长,接种印度梨形孢后的核桃幼苗生长量较对照显著增高,其菌根促生效应日渐显著;随盐浓度升高,接种后的促生效应呈下降趋势;接种后不同盐浓度下核桃幼苗的各生物量均高于未接种。TOPSIS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下接种的生长效应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印度梨形孢与核桃幼苗共生可以促进核桃幼苗生长,有效提高核桃幼苗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6.
旨在优化武夷菌素产生菌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的遗传操作系统,实现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高效敲除。以自杀性质粒pKC1132为载体,优化了外源DNA通过接合转移进入菌株CK-15的方法,确立了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最佳方案,最终成功得到了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双交换突变株。获得了菌株CK-15稳定高效的遗传操作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机理和对武夷菌素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