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我国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日益上升。作为高产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它不仅是中西部农区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纽带,而且也是发达地区防止农业萎缩的有效途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农业与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的相互关系、战略地位、现状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当有人问到饲料加工对家禽营养有哪些重要性时,多数营养学家会谈到颗粒质量的重要性,或谈到某些养分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受损,但很少会有人将饲料厂看成一个“化学实验室”,其中的热、时间以及反应物等因素综合作用生成最终产品。多年前,饲料厂只是一个将谷物混合做成粉料的场所,而现今,使用新的酶、促进抗体生成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十九世纪末,电泳技术开始问世。与电泳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层析和离心技术。当初化学中最常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蒸馏、结晶;但此后不久,电泳层析和离心成为从混合的物质中分离鉴定各种物质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早在1927年就有人在凝胶上作过蛋白质的区带电凝分离,而认真开展用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工作是在四十年代末期。至五十年代,凝胶电泳成为研究生物体中一些重要的大分子的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六十年代,粮食科学界出现用电泳技术研究粮食蛋白的热潮,除电泳方法本身的不断改进之外,主要用来研究各种粮食的蛋白组分和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水分饲用玉米发酵储藏从6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至70年代已成为饲用玉米常规储藏方法之一。 所谓发酵储藏,就是将含水量高达30%左右的玉米子粒或整个玉米果穗碾碎压实密封储藏。高水分玉米在缺氧环境中进行乳酸发酵,达到一定酸度时,各种微生物(包括乳酸菌本身)受到抑制而停止活动。此后即可开启密封的一端每日  相似文献   
5.
把Bluelbnnet50水稻种子贮藏在20℃,75%RH(相对湿度);30℃,52%RH和30℃,75%RH三种环境条件下历时九个月。每隔一个月测定一次种子的标准发芽率,人工陈化后发芽率和谷氨酸脱羧酶活性(GADA)。实验结果表明,GADA是水稻种  相似文献   
6.
在粮食科研工作中,常常要进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去年我们发表了用进口染料汽巴克隆兰3GA 染色马铃薯淀粉做底物,测定发芽小麦α-淀粉酶活性。由于这种染料国内现已很少进口,制成的染色淀粉成本很高,尽管该法有简便、快速等优点,仍难以在国内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用国产活性染料代替汽巴克隆兰3GA 染色,制成一种兰色粉末状的底物,对小麦中α-淀粉酶相对于这种底物的最适 pH 值、温度,及适宜的底物用量进行了测定,做了重现性实验,并分析了与降落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种子生产部门、商业部门及文教单位都往往需要一种比发芽或生长试验更为快速的,内容更丰富的鉴定种子品质的方法。三十年来四唑染色法逐渐发展完善起来,满足了这方面的一些需要。这个方法是可靠的,可以多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把Emero 260(黄色马齿型)和PoeyT.66(黄色礈石型)两种杂交玉米种子贮藏在7℃,50%RH(相对湿度);30℃,32%RH;30℃,55%RH和30℃,75%RH等四种条件中历时18个月,每隔两个月测定一次标准发芽率,初发芽率(即标准发芽试  相似文献   
9.
玉米湿储法     
刘瑞征 《作物杂志》1992,8(2):39-40
饲用玉米籽粒湿储技术是在6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形势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在发达国家一些农牧结合地区的饲用玉米常规储藏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西方国家称之为高水分玉米密封储藏。我国东北长期存在玉米收获水分过高而烘晒条件又不足的矛盾,近几年随玉米产量增长使其矛盾更显突出。在此形势下,1989年国内发表文章介绍提倡这项技术,把它改称为高水分玉米发酵储……  相似文献   
10.
稻米在常温下储藏一年半载之后,蒸煮品质逐渐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流变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米饭粘性下降,涨性加大,淀粉粘度特性曲线的最高粘度值增大(最高粘度值与膨胀相关)。这些变化的机理何在?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是各说纷纭。这个研究课题在四十年代就涉及到了。当时在印度提出一些见解,有人认为稻米淀粉本身的胶体性质发生变化,从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