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废弃的茶枝条为黑木耳的栽培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茶枝屑,研究不同比例茶枝屑配方对黑木耳栽培中菌丝、耳基、子实体生长情况、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利用茶枝屑栽培黑木耳的可行性,为废弃茶枝条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配方2单产最高为40.83 g,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为2.69 mm·d-1,子实体最密集,朵形偏小;配方1单产为36.97 g,菌丝生长速度为3.01 mm·d-1,子实体较稀疏,朵形中等;配方3单产为36.7 g,菌丝生长速度为3.03 mm·d-1,长势较密集,朵形较大;CK的单产最低为35.27 g,菌丝生长速度为3.01 mm· d-1,子实体稀疏.在营养价值方面CK最低,配方3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8.07%和4.80%;配方1粗纤维和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6.59%和3.83%.  相似文献   
2.
1香口蘑与分区集中发酵生态栽培 香口蘑又名褐口蘑,属口蘑科、口蘑属。子实体盖大柄粗,菌肉肥厚,不仅风味独特,口感比白蘑菇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浓郁适口,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相似文献   
3.
利用防虫网、诱虫灯、黏虫板和浸水等4种物理方法防治茶树菇菇蚊、菇蝇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0目的防虫网具有明显的防虫效果;诱虫灯使用黑光灯效果最好,白天开灯比晚上开灯诱虫效果好;黏虫板的宽度为12 cm~15 cm,放置高度离菌筒口10 cm~20 cm,放置数量以每隔2 m放置2张~3张为宜;浸水法处理茶树菇菌筒,可有效杀死菇蚊菇蝇,浸泡时间以24 h~48 h为宜。茶树菇栽培中综合应用诱虫灯、防虫网和黏虫板,对降低菇蚊、菇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菇房内菇蚊、菇蝇数量减少38%。  相似文献   
4.
JS018菌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一株能高效降解几种有机磷农药菌株JS018的降解酶进行分离和纯化。经分析该降解酶主要位于细胞间质,最适盐析硫酸铵饱和度为60%~70%,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DEAE-52柱层析得到较高纯度的酶液。通过PAGE和SDS-PAGE电泳测定该酶分子量约为37KDa,N末端16个氨基酸残基测序的结果为:GAPFQNDVPPACYRFR。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栽培的高产优质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新品种,从吉林、黑龙江引进7个黑木耳新品种,以福建省经认定的黑木耳"雪梅黑碗"与当家品种"Au139"为对照,从菌丝活力(长势和生长速度)、原基形成、干耳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抗逆性、口感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最适宜福建省栽培的新品种为黑威15号,其次是吉黑5号、黑威单片、丰收2号,经生产性示范,栽培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种质资源的ITS-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个命名为秀珍菇的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菌株间没有多态性.根据ITS-RFLP及ITS序列,将36个菌株分为两类,第1类菌株包括Pl.g 0003、Pl.g 0006、Pl.g 0009、Pl.g 0016和Pl.g 0026,是糙皮侧耳,不是秀珍菇;余下31个菌株归入第2类,是凤尾菇,也不是秀珍菇.ITS-RFLP可应用于商业秀珍菇种性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灵芝栽培中木屑与棉籽壳的最佳配比,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木屑与棉籽壳比例的4个栽培配方,以木屑为主的常规栽培配方1为对照,从产量、品质(多糖含量、三萜含量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筛选出优良配方.结果显示,从产量方面看,配方3、配方5单袋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配方提高了33.49%、30.01%,其次是配方4,...  相似文献   
8.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温平菇菌种存在混乱。本研究对16个供试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得到约680 bp的单一片段。根据遗传差异选择菌株进行ITS克隆测序,经ITS序列和ITS-RFLP分析可知:16个菌株分为二个种类,第一类由Pl.cy0002、Pl.cy0009、Pl.cy0012、Pl.cy0014和Pl.cy0015等5个菌株组成,为肺形侧耳;第二类是由剩下的11个菌株组成,是糙皮侧耳类,其中菌株Pl.cy0001和Pl.cy0006的ITS序列与其它菌株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建立的ITS-RFLP可应用于高温平菇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从福建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的培养料常用配方中选出4个生物学效率高、效益高的配方,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配方1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势较强,子实体农艺性状佳,产量为379g·袋-1,生物学效率为84.2%,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其次是配方3,因此配方1和3可以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