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试验分析检测了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情期排卵数,结果表明:绵羊群体中BB、B+、++基因型的情期排卵数平均为4.0、3.5和1.56个,BB、B+基因型比++基因型的母羊分别多排2.44和1.94个卵,反映了该基因具有明显增加排卵数的作用,产羔数平均增加为0.64个和0.73个,差异极显著。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高产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欧美杨107次生木质部为材料提取总RNA,克隆得到了一个纤维素合酶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为883bp,与Populus tremula×Populus tremuloides木质部特异性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l和Populus×canescen纤维素合酶基因的相似性均达到99%,与Populus tremuloides木质部特异性纤维素合酶基因Cex43的相似性达到98%.此片段拟表达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纤维素合酶共有的锌指结构和一个不完全的高突变区,证明此DNA片段是纤维素合酶基因的片段,构建了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MD20-T-CesA1.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番茄成熟度分级标准不统一,泛化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区域亮度矫正的果面红色着色区域提取的方法。采用R-G法增强番茄表面的红色区域,利用Otsu分割方法提取表面着色区域,判断各着色区域的轮廓树结构以计算着色区域面积占图像总面积的比例作为主要特征,构建多因子融合的随机森林模型以实现番茄成熟度的量化分级。同时,利用基于局部亮度均衡的图像快速修复方法以解决光照变化导致的番茄表面高亮度反射问题。结果表明:以番茄表面着色面积比成熟度评价指标的分级平均正确率为92.96%,相比传统颜色矩和颜色直方图作为评价指标时的分级准确率提高了6.53和20.6个百分点。高亮区域领域像素加权替代法可对番茄高亮区域亮度实现有效矫正,矫正后的未熟、半熟和成熟番茄图像的果面着色区域面积占番茄图像总面积的比例较矫正前提高了0.06、0.15和0.11,分级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7.24、11.47和4.69个百分点。研究可为番茄成熟度的定量性分级提供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4.
比较绵羊不同直径卵泡卵子成熟和孤雌胚胎发育的差异性,并对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进行了改进以获得较小直径卵泡卵子作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的切剖法获得的平均卵母细胞数极显著高于切剖法(7.72 vs 4.93,P<0.01);分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84.93%,67.64%vs38.37%)差异极显著(P<0.01);卵母细胞被孤雌激活后,中等直径组与较大直径组卵裂率(84.92%vs 72.70%)差异显著(P<0.05),桑葚胚率(41.44%vs 35.09%)、囊胚率(21.28%vs 16.68%)差异不显著(P>0.05),较小直径组卵裂率(54.41%)、桑葚胚率(20.11%)、囊胚率(3.7%)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木质素是维管植物中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多种芳香族化合物聚合而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分子机理及其基因调控研究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为此,综述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中的新进展,同时介绍了木质素在农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三维点云处理方法在玉米植株点云中识别雄穗相对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体素聚类和局部特征的玉米植株点云雄穗分割方法.首先通过边连接操作建立玉米植株点云无向图,利用法向量差异计算边权值,并采用谱聚类方法将植株点云分解为多个超体素子区域;随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点云直线特征提取植株顶部的子区域;最后利用玉米植株点云...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生物合成中羟基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种调控木质素代谢的羟基化酶的遗传特性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香豆酸-3-羟基化酶(C3H)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高效准确监测大田作物病害对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文章旨在系统梳理大田作物病害遥感监测技术及模型的研究成果,推动作物病害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大田作物病害遥感监测研究,阐述了大田作物病害遥感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1)阐述大田作物病害遥感监测基本原理,并构建了基本框架;(2)大田作物病害监测遥感数据源主要包括多光谱、高光谱、荧光和热红外遥感;(3)大田作物病害监测遥感模型主要包括统计模型、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结论】 未来应以病害早期监测、实时监测系统和数据共享为重点突破和研究的方向,为大田作物病害实时或准实时监测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