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摸清猪肺炎支原体的颜色变化单位(CCU)测定是否受试验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培养体系、不同种类的容器、不同的稀释方法测定猪肺炎支原体的CCU,观察培养基的变色情况,最终通过测定各组猪肺炎支原体的CCU来分析不同因素对猪肺炎支原体培养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培养体系、不同容器及不同的稀释方法测定猪肺炎支原体的CCU,其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今后支原体的CCU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ELISA用猪肺炎支原体抗原蛋白,作者分别将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和168株菌活疫苗分别经肌肉和肺内注射途径免疫猪,免疫后7、15、30和56d采集分离血清。以P97R1、P36、P46、DnaK单个蛋白和混合蛋白为猪支原体肺炎血清抗体ELISA用特异性蛋白抗原,与猪肺炎支原体IDEXX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检测免疫后抗体的发生规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36和P97R1能够检测出比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DnaK和P46检测的抗体滴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且检测的抗体高滴度维持时间较长;与其它抗原相比,混和蛋白在56d时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混合抗原的检测结果与IDEXX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检测敏感性比IDEXX高,且较IDEXX符合抗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蛋白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该病的感染或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巴斯德科嗜血杆菌属,是猪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是常规饲养猪群呼吸首的一种常在菌,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侵入机体并且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该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猪支原体肺炎各种防控措施的常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和发病率的降低、肺部肉变的评分、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及肺炎支原体病原监测等,介绍了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评价指标分别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中的作用,并对气溶胶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成为猪支原体肺炎防控和净化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PRV)变异株在我国多地区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主要猪病病原为阴性的仔猪为基础,建立了PRV变异株AH02LA单因子发病模型,并研究了其主要病理学变化。研究发现PRV会引起仔猪非化脓性脑炎,这一病理变化将有助于猪伪狂犬病的临床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介导PCV2诱导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5头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呼吸和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阴性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分别以PCV2和PCV2+Mφ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同时设Mφ和淋巴细胞对照组.培养0、6、12、24 h后分别收取各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测定,半定量RT-PCR法测定淋巴细胞Fas和FasL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PCV2+Mφ组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在24 h时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PCV2+Mφ组的淋巴细胞6 h时Fas mRNA转录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4 h时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FasL mRNA的转录变化与Fas mRNA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mRNA的转录呈极显著相关(Fas:P=0.000,r=0.606;FasL:P=0.000,r=0.579).表明:巨噬细胞能介导PCV2诱导体外培养淋巴细胞的凋亡,这种细胞凋亡的发生与Fas/FasL系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猪肺炎支原体阴性群的培育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饲养管理体系等技术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净化效果。先通过妊娠母猪的筛选,母猪程序性用药,SEW技术,屏障隔离系统,“三点式”生产饲养管理体系及仔猪程序性用药的培育方法,再通过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 PCR检测鼻拭子的方法对所培育的仔猪进行长达4个月的监测,结果发现新培育的5批猪在35日龄后血清抗体均为阴性,鼻拭子抗原检测全为阴性。结果表明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生产管理体系技术可以有效净化猪肺炎支原体,为国内猪气喘病的控制和净化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猪肺炎支原体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猪肺炎支原体的P3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建立猪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成功建立了猪肺炎支原体特异且敏感的PCR检测方法,可区别猪鼻支原体、絮状支原体和鸡毒支原体,最低检出量为4.26 ng。  相似文献   
9.
4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7年7月从江苏某些猪场采集的具有明显高热症状的病料组织中分离出4株病毒,经对病毒的TCID50测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基因鉴定,确认这4株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发现:4株病毒的NSP2基因均存在2处共30个氨基酸缺失,缺失氨基酸分别位于481位、532~560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可见:分离株与VR2332株、MLV株的同源性很低,在60.3%至68.6%之间;与国内疫苗株CH-1a的同源性为83.1%~83.7%;与国内分离的变异株JXAI株、HUN4株、HB-1(sh)/2002株同源性很高,为91.2%~98.5%;同时4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很高,为99.3%~100.0%.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的4个毒株与JXAI毒株和HUN4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其他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动物回归试验表明,4株病毒均可以引起仔猪明显的临床高热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为更真实地探究猪肺炎支原体(Mhp)不同毒力菌株对猪气管上皮细胞(STEC)的致病性差异与机制,通过气液界面培养技术(ALI),建立了传代STEC细胞系3D分化培养模型及Mhp在此细胞上的感染模型。将相同剂量的Mhp强毒株NJ株、中等毒力菌株AH株和弱毒株168L株分别感染3D培养的猪气管上皮细胞,分别通过单层细胞跨膜电阻检测、Alamar Blue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等试验测定细胞单层完整性与细胞活性,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感染后48h的细胞MUC5B黏液蛋白的分泌量,从细胞生长特性、活性和黏液分泌功能方面比较不同毒力Mhp菌株感染对STEC分化细胞的影响。研究还从细胞氧化系统方面,比较检测各感染组细胞内NO和内源性ROS分泌量,进一步探索Mhp的致病机制。结果表明:强毒株NJ株和中等毒力AH株组纤毛有明显的变粗、破损和脱落现象,而弱毒株168L株组对纤毛的影响较小;Mhp菌株感染后细胞单层跨膜电阻显著下降,且电阻下降程度与菌株毒力呈正相关。Alamar Blue检测试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结果均表明,Mhp NJ株与AH株感染后均可以显著降低细胞活性,且在感染后48h最明显。Mhp菌株感染后还可促进分化细胞分泌MUC5B黏蛋白,菌株毒力越强,刺激黏蛋白分泌的量也越多。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显示,除Mhp弱毒菌株168L株外,中等毒力菌株AH株和强毒株NJ株感染3D分化的STEC细胞后,可显著刺激细胞分泌NO和内源性ROS,显著引起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而经NAC抗氧化处理后,强毒株NJ株、中等毒力AH株和弱毒株168L株组细胞ROS和黏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细胞活性和电阻值均显著升高。本研究通过更接近体内环境的3D分化细胞感染模型证明,Mhp感染可对宿主细胞的生长特性与活性产生损伤,且损伤的程度与毒力呈正相关;而这种损伤机制与Mhp菌株引起感染细胞氧化应激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