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卢明革 《种子科技》2019,(14):26-27
自2003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全国各地林业部门都在积极地调整发展方向。葫芦岛市林业系统也紧跟国家林业发展步伐,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查等形式,对目前葫芦岛市林业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经过详细认真的梳理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针对性的解决沿海石质山地绿化造林问题,用8a多的时间结合葫芦岛市沿海地区的气象、海洋和防护林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对不同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标准地,测定林分因子,计算平均值,并选择与海岸对应树种林龄相同、密度相同的林分,将其设为适宜性判断标准,筛选出适宜石质山地绿化造林树种,以解决实际沿海石质山地绿化造林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卢明革 《防护林科技》2019,(3):17-18,38
以葫芦岛盐质海岸为对象,开展了距海岸不同距离大气含盐量与气象因子关系及其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跟海岸距离的增大,大气含盐量呈减少趋势,而造林成活率呈增加态势,且针叶树高于阔叶树,筛选出侧柏、油松、火炬树、刺槐等为辽西海岸适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平原绿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辽宁省平原绿化工作历时10多年取得的可喜成果和形势下产生的认识、权益、投资、管护等新的问题。提出了平原绿化工作要体现“三个”效益相统一,合理发展经济林和加速村镇绿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枣树优良品种引种及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岛市于1994-1995年,分两批从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引进18个枣树品种,分两处试验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连小枣、骏枣、灰枣、赞皇大枣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且表现较好,可在当地适量引进栽培;圆铃枣产量虽高,但自然成熟差,可引种驯化后再推广栽培;金丝小枣产量最低,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保障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它可以释放氧气、隔离有害气体、还发挥着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维护与建设关乎到全体人类的生存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严谨的规划与管理。林木种苗的发展与培育是森林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阐述了我国种苗培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银杏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集果用、叶用、材用、环保、观赏于一体。章提出了几种栽培模式供生产选择,有大田密植丰产栽培、银杏高干稀植间作栽培、丘陵荒山栽培、农田林网银杏林、银杏林带护路林、四旁栽培银杏、城镇街道绿化。  相似文献   
8.
葫芦岛市濒临渤海区,因当地独有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经常会有干旱以及少雨等现象发生,同时也因立地条件差等一些特点,还因该地区海岸线比较长、地形也多变、受海风与海煞等诸多现象影响也较严重。使得营林造林方面尤为困难。所以,在海岸造林方面可供选择的适合栽种的树种也比较少、造林的成活率也比较低,同时也有着林分质量差等特点,这就制约了海岸石质山特困立地造林营林的发展。因此,总结、研究并推广海岸石质山特困立地营造技术是当前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试验和调查总结等方法,对海岸石质山特困立地几种适宜栽种的树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卢明革 《种子科技》2020,(4):67-67,69
林业在整个社会发展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又在整个林业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木生长全过程,有效地提升林木种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起到优化我国林木种苗技术应用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龄、栽植季节、保水剂处理、根系处理等方面对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的栽植技术和成活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海岸容器苗造林以1.5年生苗龄适宜,同苗龄容器苗造林春、夏、秋三季差异不显著;裸根苗造林前经浸水、带土坨处理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用保水剂处理裸根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明显,保水剂的最佳使用量为200~250 g.穴-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