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黄光辉  卢瑶  姜宏 《植物医生》2003,16(4):8-10
六盘水市位于云贵高原 2省接壤地段 ,全市海拔起伏较大 ,最低处 6 0 0多m ,最高峰 2 90 0多m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2 .2万hm2 ,80 %分布在海拔 12 0 0~15 0 0m ,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 1.2万hm2 ,常规稻种植面积约 1万hm2 ,杂交水稻主要种植金优系列、汕优系列、岗优系列、威优系列和K优系列等 ,常规稻主要种植云粳、楚粳、合系、大白稻和金麻粘等。2 0 0 2年 8月中旬全市出现了连续 10多天的秋风秋雨天气 ,造成了全市各种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发生面积达 2 .1万hm2 次 ,比 2 0 0 1年多 330 0hm2 次 ,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平均在 2 0 %左右。1…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张家界境内采集所得野生灵芝,经过分离纯化对比,获得优良菌株(命名为:zjj-1)。通过与栽培品种大红芝和仙芝的对比发现,野生灵芝zjj-1具有生长迅速、菌丝质量好、多糖含量高、抗逆性较好及适于扩大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渝优11号为载体,研究探明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模式下本田底肥氮占总氮比例、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栽插叶龄等栽培措施对稻谷单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各因子水平的优化组合A2B3C1D2,初步提出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的技术规程:纯氮的70%作底肥、每hm2栽12万窝、每hm2施纯N 105kg、叶龄为3.5叶时移栽的因子组合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贵州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贵州省海拔1000m以下、1000~1600m和1600m以上3个不同的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我省主栽的4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情况.结果显示,所有48个参试品种中,仅有会-1号在整个生育期未发病,其余的47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病.抗性表现为中抗(MR)以上的品种有16个,占总参试品种的33.33%,中感(MS)以下的品种有28个,占总参试品种的58.34%;其中有4个品种的抗性表现因海拔高度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占总参试品种的8.33%.  相似文献   
5.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就播期对出苗情况、发病情况、晚疫病病指、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费乌瑞它2月14日播种较好,发病率较低,病情指数较轻,产量较高.抗病品种威芋三号不同播期对晚疫病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从消灭或减少初侵染源上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控制,对带病水稻种子及稻田进行药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疫区,播种前最好选用强氯精浸种,土壤经过石灰水处理也能很好地降低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卢瑶 《南方农业》2008,(2):79-79
2008年1月25日,由我院水稻所承担的“稗草在杂交水稻新材料创建上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通过认真听取了项目主持人研究进展汇报及审查相关技术资料与现场答疑后一致认为: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证明,项目组应用花粉管导入法,  相似文献   
9.
胡秋舲  卢瑶 《蔬菜》2012,(4):61-63
研究马铃薯与玉米7种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病情指数以及作物抗性、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玉米)套双(马铃薯)与四(玉米)套二(马铃薯)这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马铃薯抗性表现为抗病(R),且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及产值也较高;其余4种多样性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威芋3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687.5g/L银法利悬浮剂在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时施第1次药,隔7~10d施第2次药,再隔7~10d施第3次药的处理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为2241.7kg,较对照增产1027.0kg,增产率达到8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