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桑枝种植铁皮石斛的可行性,为研究适宜广西桑枝资源综合利用及种植名贵药材铁皮石斛开辟新途径。【方法】以广西凌云县一年生铁皮石斛苗为种苗,桑枝为辅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种植铁皮石斛常用的松树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进行比较试验,设计五种栽培基质95%松树皮+5%桑枝屑(A),90%松树皮+10%桑枝屑(B),85%松树皮+15%桑枝屑(C),80%松树皮+20%桑枝屑(D),75%松树皮+25%桑枝屑(E),比较各栽培基质种植种苗后的存活率和株高。【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苗分别经过5种不同桑枝屑比例的栽培基质处理后植株增长的高度出现偏差,栽培基质E处理对刺激植株增长能力最强;栽培基质B以及栽培基质A次之;五种不同基质的石斛成活率都比较高,基质间成活率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添加25%桑枝屑是铁皮石斛生长的较佳条件,其存活率和株高都比利用其它4种不同桑枝屑比例的基质较高,存活率为100%,株高达到25.67cm。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荧光分子标记,为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分子育种提供简便、可靠的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抗稻瘟病基因Pigm基因序列与其等位基因Pi2、Pi9及感病品种日本晴中等位基因序列差异,结合PARMS技术(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建立Pigm基因的荧光分子标记。【结果】利用荧光分子标记PM-Pigm对48份水稻亲本材料进行检测,仅在谷梅4号中检测到Pigm荧光信号,并采用广西收集到的两个稻瘟病菌株ZB1和ZB13对48份水稻亲本进行了苗瘟抗性鉴定,验证分子标记有较强可靠性。【结论】Pigm荧光分子标记PM-Pigm能快速检测水稻是否包含Pigm抗性基因,为抗稻瘟病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简便、可靠的基因筛选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控制水稻粒长和粒重的主效基因GS3的功能标记,并用于对广西晚稻主栽亲本美B的粒长改良,以期获得粒长增加的优良水稻亲本材料。【方法】根据短粒杂交稻亲本美B与长粒亲本宜香B在GS3基因序列的差异,开发GS3基因的功能分子标记M-GS3。利用宜香B为供体亲本,美B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和回交。在利用标记M-GS3对24份水稻亲本及BC_2F_7群体材料进行了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它们的粒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利用M-GS3对24份水稻亲本材料进行检测,发现在11份材料中含有GS3长粒等位基因,其余13份水稻亲本为GS3短粒等位基因,与24份水稻亲本的粒长表型一致。根据美B和宜香B的BC_2F_7群体材料基因分型的结果及粒长表型鉴定,筛选到10株农艺性状与美B接近,粒长大于9.5 mm的株系,其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均显著高于美B,而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和结实率等性状与美B接近。【结论】标记M-GS3能有效检测出水稻亲本材料及育种群体中的GS3长粒等位基因。利用GS3基因进行水稻粒长改良,能有效提高被改良材料的粒长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铝对苜蓿生长、结瘤及根毛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探讨了铝对根伸长、根毛变形、结瘤和苜蓿根瘤菌(Rhizobiummeliloti)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豆科作物共生结瘤的初期铝毒害的机制。结果显示,在3、6、9!mol·L-1AlCl3处理24h后,初生根相对伸长率分别为对照(不加铝)的78.4%、43.1%和26.8%,根瘤菌的活菌数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7.37%、63.16%和84.21%;在不接种根瘤菌而添加结瘤因子的情况下,苜蓿结瘤初期根毛对结瘤信号的应答反应-根毛变形的比率降低了44.59%、71.43%和80.09%,而在缺乏结瘤因子的情况下,铝对根毛变形无显著的影响;在接种根瘤菌条件下,用2、3、4、5、6!mol·L-1Al处理48h后,根毛变形率分别减少了24.54%、33.18%、51.82%、63.05%和67.86%。这些结果说明,在铝胁迫下根毛变形受阻可能是铝抑制结瘤信号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纯化水稻冷胁迫响应蛋白OsCML16,同时制备OsCML16蛋白抗体提供抗原,为采用该抗体研究水稻OsCML1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MHMM 2.0在线分析软件对目的蛋白OsCML16进行跨膜区分析,利用高保真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以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OsCML16,并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OsCML16蛋白表达,然后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获得目的蛋白,最后运用质谱验证法分析验证蛋白序列的真实性。【结果】通过对OsCML16蛋白跨膜区分析,发现该蛋白不包含跨膜结构,适合外源表达全长蛋白。将OsCML16基因链接至pET30a载体能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OsCML16,目的基因序列无突变位点,可用于表达目标蛋白。外源表达的OsCML16蛋白经过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OsCML16蛋白在28℃下可诱导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His6-OsCML16-His6,能成功获得分子量约30 kD的目...  相似文献   
6.
基因编辑是一项对目的基因进行修饰的新技术,由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关联蛋白(CRISPR associated,Cas)组成的系统(CRISPR/Cas)为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其中Cas9蛋白与CRSPR结合形成的编辑系统CRISPR/Cas9因其简单易操作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发展潜力巨大.文章论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原理、发展历程及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定点编辑效应,并分析CRISPR/Cas9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其在改良水稻产量和质量相关性状、小麦白粉病抗性及玉米乙烯敏感等性状上效果明显.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不同作物的育种目标,深入了解目标基因的功能作用来设计相应的操作方案,并提高该系统对作物目的基因改良的效率,加强其安全性等,以促进基因编辑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缺水胁迫和缺铁胁迫对三叶期玉米(Zea mays)的光合作用特性和根生长的影响。玉米叶部的光合作用均受缺水胁迫和缺铁胁迫影响;短时间(≤2 h)缺水胁迫对光合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能被短时间(24 h)的复水完全消除,而较长时间的缺铁胁迫(168 h)对光合作用造成的抑制作用可以被短时间(24 h)的补铁措施消除。短时间缺水(≤2 h)或短时间(≤72 h)缺铁不影响根系生长。较长时间的缺铁(168 h)严重限制根的生长并导致根生长畸形,短时间(24 h)补铁不能消除较长时间的缺铁对根的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杂交玉米的丛生芽的诱导、植株再生和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面积推广的4个玉米杂交品种正大619、农大108、临奥1号和登海l号的丛生芽的诱导和植株再生.在A型诱导培养基上,四个玉米品系芽尖均不能形成丛生芽.在B型诱导培养基上,除登海1号外,正大128、农大108、临奥1号的芽尖能够形成丛生芽和分化苗.结果表明,品系和植物激素的组合对丛生芽和分化苗有显著的影响.利用该组培体系只是成功地对正大619和农大108进行了转化,说明该转化系统仍然有玉米基因型特异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6个亚洲国家的普通野生稻群体进行评价,以明确其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且多态性显著的25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南方4个省区(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及与中国相邻的5个亚洲国家(尼泊尔、老挝、缅甸、柬埔寨及越南)11个居群的280份普通野生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17.32,有效等位基因数Ae=8.71,期望杂合度He=0.87,香农指数I=2.34,基因流Nm=0.72,固定指数F=0.43。供试自然居群中以来自中国海南文昌(WC)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高(He=0.84),来自越南(VT)的次之(He=0.83),中国广东茂名(GZ)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低(He=0.43)。通过综合比较发现,6个国家的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以越南为最高(He=0.83),中国及老挝(He=0.81)次之,缅甸最低(He=0.3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来自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居群之间、中国广西及广东的野生稻居群之间分别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中国海南文昌的野生稻居群与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亲缘关系更近。供试野生稻有11个潜在的遗传分支,并且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结论】供试普通野生稻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纬度较低且临近东海岸的越南(VT)和中国海南文昌(WC)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加强收集亚洲各国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将对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水稻粒宽调控基因GW8的荧光分子标记,为快速、准确鉴定其基因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与宽粒亲本GW8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可知,窄粒杂交稻亲本美B的GW8基因序列在第二内含子有2个碱基缺失差异的特性之一,据此结合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技术,建立GW8基因荧光分子标记PM-GW8。【结果】利用荧光分子标记PM-GW8对42份籼稻亲本材料进行鉴定,仅在美B中检测到有2个碱基缺失的荧光信号。对亲本材料的谷粒宽度进行测量,其中美B的粒宽相对其他品种较窄,验证了该分子标记检测GW8的基因型与粒宽表型相符合。【结论】GW8荧光分子标记PM-GW8能快速检测水稻是否存在2个碱基缺失的GW8基因,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粒宽提供高效、可靠的基因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