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农作物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棉花铃病是棉铃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受多种病原菌侵染所造成.得病后烂铃、僵瓣,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引起铃病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疫病菌、炭疽病菌、红腐病菌、茎枯病菌、红粉病菌、曲霉病菌及角斑病菌(细菌)等.  相似文献   
2.
安阳县抗虫棉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棉喜温、喜光、耐盐碱且抗虫性较强.抗虫棉从种子萌发到吐絮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特殊生长发育特点.要想使抗虫棉高产优质,就必须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棉农普遍反映脱绒包衣棉种发芽率不高,田间出苗率低,农民一再补种,贻误农时,影响了棉农最终收益,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革,我县旱地棉田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全县总棉田面积的3/4左右,旱地棉田土壤肥力中等,耕性和光热资源良好,适宜植棉。1旱地棉花的生育特点旱地棉花由于无水浇条件或水浇条件差,生长期间基本上靠雨养,形成了不同于水浇地棉花的生育规律。从调查资料看,株高70~75cm,单株果节数30个左右,有效蕾期和有效花期比肥水地短1/4左右,总生殖量少1/3。成铃集中在第1~8果枝上,单株结铃率不稳定。三桃分布以伏桃和早秋桃为主,但年际间变幅大,因雨量分布而异。苗蕾期较肥水地生长缓慢,但开花以后,生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全省主产棉区之一,棉花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在部分棉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针对这一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1.1营养失衡。抗虫棉增  相似文献   
6.
棉花吐絮期指开始吐絮到霜前花收摘结束这段时期。一般是8月下旬开始吐絮,10月底收花基本结束,约需70d左右。这一时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护棉花后期的根系吸收功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减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维持相对较高的叶片光合生产能力,为棉铃发育和成熟创造良好的田间条件,促早熟防早衰。1肥水管理棉花根际追肥应在7月底前结束,进入8月份一般不再根际追肥,否则易造成棉花贪青晚熟。对于脱肥或瘠薄地的棉花可采用叶面喷肥,用1%的尿素溶液,每次每亩75kg左右,每隔10~15d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7.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 ,自西向东山丘平凹俱存 ,常年植棉面积1.67万公顷 ,其中旱地棉花面积约占整个棉田面积的1/2。由于受气候、水源、虫害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棉花科技含量少 ,产量低而不稳 ,常年徘徊在375~600kg·hm-2,左右 ,遇到干旱年份 ,产量更低甚至绝收。针对这些问题 ,近几年来 ,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 ,在山丘旱地棉区把地膜覆盖、抗虫棉、种子包衣、有机旱作、麦秸覆盖等新优技术优化集成 ,筛选出最佳组合。经1996~1998年的试验示范 ,较好地解决了旱地棉花缺苗、晚发、苗蚜严…  相似文献   
8.
从棉花播种到小麦收获,麦棉共生期40~50天,共生期间麦棉争光争水争肥矛盾突出。据试验观察,共生期间棉行光照时间只有单作棉田的30%~40%,5cm地温日均降低1~2℃,水分消耗速度加快,棉花极易造成弱苗晚发,腿高茎细。因此在共生期间必须抓好以“三防”为主的管理措施。1共生期“三防”1.1防缺苗断垄。棉花播种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及时补齐;麦收前适时浇水,防止干旱死苗。1.2防虫害。在麦棉共生期间,由于小麦浇水,提高了棉行湿度,有利于地老虎的幼虫孵化和成活。因此麦收前易发生地老虎为害,可取90%晶体敌百虫1kg,先用少量热水溶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棉农普遍反映脱绒包衣棉种发芽率不高,田间出苗率低,农民一再补种,贻误农时,影响了棉农最终收益,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1出苗率低的原因1.1种子质量问题。当前,种子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一。一些小的种子公司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制种技术和设备,勉强生产;前几年,农资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差,也给一些投机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商贩甚至为了牟取暴利,专门制售假劣种子。1.2田间管理和采摘。不同位置和时间所结铃的种子发芽率不同。从结铃位置来看,一般同一果枝上内围铃第一个铃比第三个铃健子率高30%~5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