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湄潭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抗逆性强、抗病性好的朝天椒新品种,2012-2015年湄潭县果蔬工作站相继引进朝天椒新品种进行筛选,并于2016年对表现较好的9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艳椒425、单生艳红、单身·理想(干椒王)3个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商品性优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
1 目的、意义 优质稻品种选育及引进是我县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必然,它建立在我县比较成熟的优质米加工产业化工程基础之上.湄潭县优质米加工产业化工程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带动,有知名的大米品牌"茅贡牌大粒香米"、"茅贡牌珠光营养米".市场领域广阔,目前在重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均有销售,部份城市已成功进入超市,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好形式;有规模较大的、稳定的稻谷生产基地,常年优质稻种植面积300hm2左右;有孕育顶级优质米的自然生态环境(湄潭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有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优质米加工流水生产线.  相似文献   
3.
4.
谈孝凤  吕昌置 《种子》1999,(2):72-75
本文通过对38个水稻品种和8个育种材料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性监测和分析,明确了参试的46个品种和育种材料的抗性类型和经济性状,提出了育种上运用于培育抗稻瘟病和纹枯病品种的育种材料,同时还指出生产实际中,不同抗性的品种适宜种植的区域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据《湄潭县志》记载,遵义大白姜已有300 a以上的历史,最先在湄潭一带种植,又称湄潭大白姜,后引种到遵义各县市,现贵州其他县市也有少量种植。嫩姜鲜食、凉拌或腌制后食用,味美多汁、鲜嫩可口、香辣协调,是贵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种植难度大、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而成为贵州名姜;老姜香辣醇和,多用作调味品,有袪腥提味之功效,也可入药或作种姜。  相似文献   
6.
茅贡牌高端优质稻米大粒香自2003年以来连续5年获中国稻博会十大金奖大米,但因连续种植而种性退化,通过集团选和穗选并以2年四季的提纯复壮获得"大粒09"、"Z-1"、"MZ-4"、"W-6"、"MW-3"较好的5个新品系,为茅贡米业稳定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沼液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猛,推广家用沼气池近1万口。沼肥是沼气池的产物之一,沼肥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具有使用方便、资源丰富、廉价高效、绿色环保等优点,开发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挖掘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潜力,充分利用沼肥的使用价值,我们做了沼液在茶树上的叶面喷施试验,旨在利用沼肥使用价值的同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改善茶叶的品质,双效并举。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黔北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从种植、加工、效益等方面总结了黔北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从品质、市场、运输、政策等角度分析了黔北辣椒产业发展的优势,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品种选育相对滞后;生产成本逐年增加,效益提升不显著;加工与基地不配套,龙头企业缺乏带动性;现有专业合作社体量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科技人员较乏,新技术普及率不高等,并结合实际提出制定黔北辣椒地方标准;加大特色品种选育力度;强化技术队伍建设,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大对基地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茶园施用沼肥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茶园施用沼肥结果表明,沼肥的施用能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容重下降了11.0%,总孔隙痿、土壤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上升了6.32%、6.94%和5.9%;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9.7%、22.74%、9.07%、113%和58.01%。同时茶叶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分别上升了1.04%、0.59%、0.23%和2.6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不同的薹用大蒜品种在湄潭县的综合增产效应,在2004—2005年试验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好的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麻江大蒜、威宁紫皮大蒜、板桥紫皮大蒜各性状表现优异,均比对照遵义白蒜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