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堆测法对4492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毒(BYDV)筛选,经过3年的重复鉴定,有43份材料对BYDV的抗性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大麦黄矮病毒(BYDV) cDNA的合成、克隆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麦黄矮病毒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专化株的病毒核酸为模板,以小牛胸腺DNA为引物,合成cDNA的第一条链,再用缺口翻译法合成第二条链,然后采用加装BamH1人工接头的方法将ds-cDNA插入到质粒载体pUC8中,重组质粒于大肠杆菌JM—83中进行克隆,以克隆的颜色变化选择含有外源DNA的克隆,再用病毒核酸制备的探针筛选真正病毒cDNA插入的克隆。重组质粒中ds-DNA的插入长度在300—1600bp之间。用缺口翻译法制备质粒DNA分子探针检测同源病毒液,反应灵敏度在100pg-1ng之间。应用cDNA探针检测不同病毒和病毒株系,从中筛选出黄矮病毒株系专化克隆系,黄矮病毒专化克隆系和黄矮病毒组专化克隆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同地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河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经SDS-琼脂双散扩及间接ELISA法测定,在血清学上是强相关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外壳蛋白分子量均为36.6kd.以上比较研究结果,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初步澄清了我国豫、川、陕、江浙等地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4.
1985年4至6月到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山东及北京市等冬、春麦区采集小麦黄矮病的病株标样110份,在温室利用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Sg)、麦长管蚜Sitobion(Macrosi phum)avenae(Ma)、禾缢管蚜(R. padi)(Rp)和玉米蚜(R. maidis)(Rm)等4种蚜虫进行传毒比较,以了解小麦黄矮病毒株系类型的变化。测定方法详见本刊1984年第6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采自我国内蒙古丰镇县13个春小麦病株标样进行4种蚜虫连续传毒比较,不同温度饲毒和接种试验,薄膜饲毒,2种蚜虫成若蚜传毒比较和血清学酶标试验等,明确我国内蒙古丰镇县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为由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有效传播的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对于这个株系,禾缢管蚜与玉米蚜是不能传播的。这种株系在我国冬麦区春麦区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6.
1992-1993年BYDV株系监测研究周广和,杜志强,钱幼亭(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监测大麦黄矮病毒(BYDV)株系类型及其分布、主流株系及其年度间差异,是大麦黄矮病(BYD)流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鉴定筛选麦类种质资源抗耐病性,培育...  相似文献   
7.
应用基因工程创造抗黄矮病毒转基因小麦新种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获得了抗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转基因小麦株系(文献检索证明世界上无任何其它抗病毒转基因小麦报道)。转基因植株经PCR、Southern检测,证明CP基因可稳定遗传到T3代;经Western测定,证明CP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已经得到表达;经带毒蚜温室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获得了一些抗病性明显的后代,并得到了ELISA验证  相似文献   
8.
从麦类种质资源中筛选大麦黄矮病毒(BYDV)抗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ELISA 法鉴定了小麦近缘种赖草属(Leymus)、披碱草属(Elymus)、鹅冠草属(Roegneria)3个属的21个种,其中17个种抗 BYDV。21145份小麦品种中筛选到症状轻、病毒含量高的耐病品种忻县冬麦、江西早等29份。3604份大麦品种中筛选到症状轻、病毒含量低的抗病品种C13208、小麦近缘种(Agropyronintemedium)和普通小麦杂交的异源八倍体中4无芒,中5,远中7,陇远45、46,远中1001,忻4079以及附加系 L1。现已获得抗 BYDV 的以中4无芒、L1为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9.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ebricius)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为害小麦,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介体之一。它主要以孤雌胎生繁殖,其有性世代在我国未见报道。 我们在河南新乡观察了麦长管蚜的有性  相似文献   
10.
小麦、大麦的黄矮病由Barley Yellow Dwarf Vivus(简称BYDV)引起,是世界小麦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每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分别为95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左右。我国西北、东北西部和华北部分地区也常因黄矮病的严重危害而引起产量锐减达5亿多公斤。如何将抗黄矮病基因导入小麦,是开展小麦抗病育种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1986年我们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种植业研究所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