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山西气象干旱指标的确定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季、年降水资料,在对3种常用气象干旱指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Z指数进行修正,确定山西单站季、年旱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区域干旱指标.研究发现,近48年来,山西出现1年重旱、4年大旱、3年偏旱,重旱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大旱和偏旱年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冬、春季重旱年分别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而夏、秋季重旱年均出现在90年代末期.山西各季、年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干旱型;年、各季干旱的出现不仅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而且年际变化也显著.近48年来,山西区域年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1977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山西进入持续干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动站资料的太原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原市所属7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等方法对太原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太原热岛效应秋冬季节较强,春夏季节较弱。2)太原市区热岛强度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子夜至凌晨最强,午后最弱。3)太原4个季节的热岛陡崖带形状和面积差别不大,说明太原特殊地形条件下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主要受人口、经济、地形等基本固定的因素影响。4)太原热岛最强区和人口密集区高度重合,热岛空间分布与太原的森林植被覆盖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3.
近45年来太原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区代表站阳曲和平川代表站清徐1961~2005年气候观测资料,对太原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近45年来,太原山区和平川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因夏、秋季降水减少造成;太原年平均气温为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以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为主,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均比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夜间增温明显;1986年、1993年分别为山区和平川年平均气温转折年份,山区冬季平均气温从1985/1986冬季后发生突变;随着气候变暖,太原干旱化在加剧。(2)山区的异常冷冬和暖冬年多于平川,严重少雨年偏少但降水量距平偏大,平川严重少雨年出现频繁但降水量距平偏小;近45年来太原气候经历了由异常到平稳再到异常的变化,而且平川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气候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百分位法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进行气候年景划分,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确定各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评价指标和灾害分级指标。所建立的气候年景评价模式和灾害评估模式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晋红 《现代农业》2013,(11):72-73
一、忻州市奶牛发展现状忻州市地处晋西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集中,但地域广阔,饲草资源丰富,素有西部养羊、东部养牛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忻定盆地,拥有华北地区做大的奶牛交易市场,农户养殖奶牛历史久,基础好。2000~2008年各级政府、畜牧部门不断加大对奶牛养殖的扶持力度,奶业发展经历了8年的高速发展期。但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对怕州市奶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奶农养殖积极性受挫,奶牛养殖一度陷入低潮。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畜牧部门、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忻州市奶业发展和奶站管理出现了积极变化,奶业生产取得了恢复性的发展,截止2013年6月底,我市存栏奶牛36099头  相似文献   
6.
近45a山西冬季0cm地温时空分布及气候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5—2009年山西省59个气象站冬季逐月0 cm地温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对近45 a山西冬季0 cm地温时空分布及其次区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45 a来,山西区域冬季平均0 cm地温为显著升温趋势,升温幅度达0.52℃/10 a;从其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略呈下降趋势,7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在1993年发生突变,进入温度偏高期。从各站点看,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0 cm地温升温趋势显著。(2)山西冬季0 cm地温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省一致偏高或偏低,其次是北部和南部盆地偏高、南部山区偏低或相反的分布。(3)山西冬季0 cm地温可分为北部、西南部、东南部3个气候区;近45 a来,各区均为显著升温趋势,东南部、西南部、北部分别在1989,1993,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各区进入0 cm地温偏高期。  相似文献   
7.
气候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WMO推荐的气候异常度指标及Z指数,确定太原季、年气候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式;利用气候要素与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夏、秋粮气候年景定量评价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较好的定量识别能力,在气候影响评价业务中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6—9 月太原7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0—2015 年小时降水和月平均气温、2008—2015 年太原63个区域站小时降水、以及ECMWF ERA-interim 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采用气候趋势系数、M-K检验、合成分析及显著性t 检验等方法,分析太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探讨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及环流异常对太原短时强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36 年来太原汛期年均短时强降水日数为3.3 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9 月短时强降水呈现快速增加、迅速减少的特征,且以20~30 mm/h雨强为主;≥40 mm/h的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 月上旬末到8 月上旬;一日中短时强降水在16—17 时最活跃。太原城区短时强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山区,主要表现在7 月。2008—2015 年区域站观测发现短时强降水呈现6—7 月迅速扩展到全市、8 月向东部收缩、9 月迅速减少并分散出现在东部的特征。近36 年来太原汛期城市热岛强度显著增强、太原城市化主要向南扩张可能是城区南部短时强降水明显增多的影响因素。短时强降水偏多年7 月,500 hPa 上西西伯利亚为高脊区,贝加尔湖为槽区,华北大部位势高度偏低,冷空气偏强,且西太平洋副高比偏少年明显偏西,从而使太原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大,造成太原短时强降水偏多发生;偏少年则相反。该研究可为短时强降水预报和研究、城市防灾减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