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掌握种植在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长动态及生物量状况,以种植在3个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为研究对象,对大叶千斤拔的生长动态进行了定期观测。并根据28株不同大小的大叶千斤拔个体建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推算3个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并分析其组成和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自种植的第2年均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率及较强的萌生能力,但其生长量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4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种植2年半后的平均基径(2.89 cm)分别是7年生和16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1.25、1.86倍;其平均高度(3.3 m)分别是7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1.05、1.47倍。4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为28.356 t/hm2,分别是7年生和16年生橡胶林下大叶千斤拔生物量2.55和6.37倍。不同年龄橡胶林下的大叶千斤拔的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主要以茎为主(50%~60%),根次之(23%~32%),果最小(1.79%~12.38%)。随着橡胶年龄的增大,大叶千斤拔的基茎、高度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前期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20年生望天树人工林林木的生长调查及平均木的树干解析材料,分析了其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人工林中望天树林木的前期生长迅速,20年生时林木个体的带皮胸径、树高和带皮材积分别达到19.4 cm,19.8 m和0.298 m3。其相应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97 cm、0.99 m和0.0149 m3;望天树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在6年生前较为缓慢,至14年生左右达到高峰,此后呈下降的趋势。依此,建立了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3.
黄竹侵入对热带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竹林的入侵、定居和扩散3个演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探讨了黄竹林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竹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布类似于有机质,并呈现正相关性(r=0.8586,n1=n2=51);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黄竹林地表土层的全磷质量分数和有效性磷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有效性磷素的缺乏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黄竹林地土壤钾的质量分数和有效性钾的质量分数以侵入期至定居期下降 的幅度最大,此后到扩散期又稍有回升;土壤有效性钙和镁的质量分数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次生山乌桕林的群落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t·hm-2和81.924 t·hm-2。活植物体生物量是各胶林类型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7.79%~98.76%;死植物体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24%~2.21%。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物量均存在"超产"现象(D>0),表明植物多样性对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产力存在正效应,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种植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的版纳省藤Calamus nambariensis var.xishuangbannaensis、盈江省藤C.nambariensis var.yingjianggensis、多穗白藤C.bonianus和小省藤C.gracilis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体色素含量、比叶面积(ASLA)、形态解剖特征以及幼苗生物量。结果表明:版纳省藤、盈江省藤和多穗白藤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地大于小省藤的,并且光饱和点(D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点;多穗白藤和盈江省藤的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版纳省藤和小省藤的(p0.05),并以小省藤的最低;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高的种,其叶片相对较厚、气孔密度较大、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比叶面积则较小;单位面积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并随比叶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多穗白藤、盈江省藤和版纳省藤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适宜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进行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油料植物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在桂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生长适应性,为其在桂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2013~2015年在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开展星油藤引种栽培试验,观测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实、种子性状和越冬情况等特性.[结果]星油藤种子从播种到萌发结束历时36 d,发芽率达93.8%,幼苗主蔓最大旬生长量达106.3 cm,从播种到现蕾约需150 d,从现蕾到果实成熟需要125~140 d,花(果)期持续时间4~5个月,种植第1年果实无法自然成熟,第2年之后果实可自然成熟.星油藤种植3年内,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加,星油藤的始花期、盛花(果)期和果实始熟期等均明显提前,植株受寒害程度逐渐降低,种子单粒重、出仁率和含油率逐渐增加.[结论]在桂西南石漠化地区种植星油藤,应选择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以南极端低温更高的地区进行种植,或通过技术手段筛选和培育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8.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区营造的人工望天树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营造的望天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及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人工望天树林较佳的规格和方式.结果表明:造林规格以2.5m×2.5m、3.5m×1.5m、3.5m×2.5m、3.0m×2.0m较佳;人工营造的望天树林的个体不论是高度生长还是胸径生长都要远远大于天然林中的望天树个体;立地条件是影响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因子;在其分布区域进行望天树的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及生存的区域和范围,是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撩荒后形成的次生山乌桕林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cm~2的固定样地上,有维管束植物79种,隶属42科71属。由于受人为干扰较少,群落的层次分化比较明显,在结构上可分为乔木层(Ⅰ,Ⅱ),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按(?)aunkiae生活型谱统计,以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很少。与该地区的季节性雨林相一致。对这些次生林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群落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并将按着原生植被类型方向发展。封山育林是使这些次生植被尽快恢复成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14株样木建立了以基径(DBD)和树高(H)为变量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L.)相对生长模型W=a(BD2H)b,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不同密度小桐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从低到高6块样地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8.333、22.391、35.887、36.360、29.604、34.458 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率为92.91%~97.60%,而地上凋落物仅为2.40%~7.09%。其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茎次之,果最小。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呈如下趋势:W枝W茎W根W叶W果。小桐子产量随林分密度密度增加先增加再减少,分别为:1.246、2.002、1.449、1.153、0.711、0.647 t.hm-2。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14、1.15、2.41、2.32、1.21、1.39,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西双版纳小桐子产量高于印度奥里萨邦。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区采用1 600株.hm-2的栽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