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完善白城地区主推品种“金谷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2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吉林省洮北区洮河镇两家子村开展了该品种“3414”肥料试验研究,试验采用“3414”回归设计,确定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指导当地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谷2号的最佳施肥配比为667m。施纯氮10.22kg,纯磷l1.99kg,纯钾4.44kg。  相似文献   
2.
介绍九育27的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该品种高产栽培试验,提出该品种2种高产栽培模式:①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600 kg/hm2;②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400 kg/hm2。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常见的泡沫玻璃复合墙体有粘锚式和干挂式两种,建立了两种泡沫玻璃复合墙体的传热计算模型,计算了其传热特性,并对非稳态工况下两种复合墙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5.
亚麻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引自加拿大植物基因资源中心的82份亚麻材料和国内23份亚麻品种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并对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的平均脂肪酸含量顺序为亚麻酸(47.34%)油酸(28.62%)亚油酸(13.15%)棕榈酸(5.16%)硬脂酸(4.76%)。油分含量与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r=0.25*)*,与硬脂酸、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r=-0.30*)*,与油酸呈负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亚麻酸与其他四种脂肪酸都呈负相关性,其中与硬脂酸、油酸达到极显著负相关(r=-0.52**,r=-0.87*)*。亚麻品种间脂肪酸组分差异极大,发现一些优异种质资源,为今后亚麻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腐蚀问题一向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其原因复杂,相互耦合因素众多。从鱼骨图分析入手,逐条分析出造成混凝土腐蚀原因及其主次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影响过程。在鱼骨图基础上,最终找出影响混凝土腐蚀的众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下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硕  冯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8-635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生态经济。而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扩张、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国土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故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倡是实现国土资源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循环经济与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紫花地丁中黄酮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紫花地丁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条件,为紫花地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花地丁为试验材料,在碱提取法、乙醇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法。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测定了紫花地丁中根、茎、花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微波提取法提取时间最短,提取率效果最好,为3.65%。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1 300 W提取20 s、乙醇浓度65%、料液比1∶15。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全草黄酮化合物提取率最高,为4.84%;紫花地丁中根、茎、花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81%、4.84%、4.90%。[结论]微波提取法是从紫花地丁中提取黄酮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九谷32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合作,以公谷75为母本,以09K80-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多年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抗拿捕净除草剂、株高矮、米质优、丰产性好、穗层整齐、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作者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做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为了高效利用汉麻黄酮类成分及系统开展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汉麻中共含有2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结构类型以黄酮和黄酮醇为主;此外,在黄酮类化合物经典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明确了2种特征性汉麻黄酮成分-大麻黄素A和大麻黄素B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时,也总结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抗抑郁等生物活性,并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活性作用,建立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高效、快速的分析方法为LC-MS等功效。上述归纳可为开展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