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ITES列入附录Ⅱ。红领绿鹦鹉分布于非洲、东南亚,我国见于东南部、云南极西部。该鸟体形优美、羽毛艳丽、鸣声悠扬,是国际上知名的观赏鸟;易于饲养和繁殖,故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简介了其人工的饲养和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兴起建鳄鱼养殖场的热潮,而指导新养殖户们如何进行鳄鱼养殖场选址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深入鳄鱼养殖场进行调查,探讨鳄鱼场选址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温度、饲料、市场与交通、水质和安全等,并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他的一些因素,如土地权属和水电供应等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推动其地下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常见树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山橿(Lindera reflex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榆树Ulmus pumila)]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为材料,通过孢子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其多样性特征、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从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鉴定、分离出55个AM真菌类群,其中包括2个广布种、10个常见种与43个稀有种(按优势度水平划分),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属,24种)和球囊霉属(Glomus属,18种)为优势属。此外,不同树种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差异总体上不显著(P>0.05),且群落相似度系数较高,其中山橿(L.reflexa)与蜡瓣花(C.sinensis)根际AM真菌群落相似度系数最高(73.85%)。不同树种根际AM真菌种属分布存在差异,其中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稀有种之一)只在山橿根际有所发现,稀有种球囊霉17(Glomus.17)只在杜鹃(R.simsii)根际发现,稀有种亮色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fulgida)只在女贞(L.lucidum)根际发现,稀有种扭形伞房囊霉(Corymbiglomus tortuosum)只在蜡瓣花根际发现。不同树种根系侵染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蜡瓣花(45.72%)、榆树(U.pumila)(38.60%)、杜鹃和女贞(31.67%)、山橿(29.73%)。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土壤因子(全磷、全氮、氨态氮、硝态氮、有机质、pH和含水率)对土壤AM真菌群落变异的解释度为7.29%,而消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析发现植物种类对土壤AM真菌群落变异的解释度为15.72%。【结论】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AM真菌是以稀有种为主的分布模式,该模式下的AM真菌及分布受宿主植物与土壤养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万媛媛  孔凡前  何万存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76-12477,12530
在保护区基层站(所)建设中首次提出标准化建设概念,并针对保护区基层站(所)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从改善基层站(所)外观形象、提升职工素质和规范管理行为等方面提出意见,就标准化建设中的构建标准化工作平台和树立标准化工作思路做了详尽的介绍,为今后我国的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年庐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和一类调查样地调查数据,利用CBM-CFS3模型的估算功能,估算江西庐山2009年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显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4 T g(T=106t,t=106g),各主要森林类型之间因森林面积大小不同其碳储量差距很大;其中马尾松碳储量最大,占总碳储量的41.64%,国外松最小为2.18%。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62.55 t/hm2,其中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365.95 t/hm2,杉木碳密度最小为194.96 t/hm2。利用一类样地数据和平均生物量法得到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为32.87 t/hm2,与模型计算结果 31.86 t/hm2基本一致。庐山总生物量碳库碳储量占庐山生态系统碳储量的12.47%,死有机质(DOM)碳库占比为87.53%,土壤碳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66.30%。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22日8时15分开始,一场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上演,九江市是本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之一。万物的生长靠太阳,一切生命活动的维持无不与太阳息息相关。日全食的发生必然会引起动物异常反应,而处于最佳观测点九江市且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庐山,观测日全食对动物的影响就有着特别的意义。庐山保护区设立7个组观测野生动物对日食的反应,发现不同物种对日全食反应存在差异,主要从鸟类和蝉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发现鸟类活动行为快速的经历了一个傍晚-黑夜-早晨的波动过程,活动频次有:正常—强—弱—强—正常的明显波动;蝉的鸣叫强度和频次有:正常—强—超强—强—正常的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 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 3种有蹄类动物,相对丰富度依次为3.90%、9.72%和39.59%。年活动格局分析表明,梅花鹿和野猪在4月相对丰富度最高,小麂在5月和7月相对丰富度最高,三者均在12月相对丰富度最低。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日活动节律上,梅花鹿属于夜间活动为主、晨昏活动为辅类型,野猪与小麂同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昼间活动为辅类型。(2)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与夏季的重叠系数最高(Δ=0.83)。野猪与小麂日活动节律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存在差异。野猪与小麂的日活动模式高度重叠,但与梅花鹿的活动高峰基本错开。研究揭示了3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为深入开展同域分布有蹄类物种的共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我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162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 cm)104种,共5101棵;群落按重要值排序前3种植物依次为石栎、山苍子和檵木,按照相对优势度排序前3种分别为石栎、檵木和甜槠,依次占36.1%、14.3%和9.2%;庐山石栎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尺度依赖性,随样方尺度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明显增加后趋于稳定值,Evenness均匀性指数则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Simpson’s-Dominance则出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当样地面积达4900 m2时,石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灌木层出现稳定值的尺度面积约2500 m2。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以基层站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通过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实施"五有"工作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社区走访、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等措施,在提高野外巡护和保护质量,有效保障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巡护目的单一、资料数据分析利用率低等问题,从队伍建设、科研结合、巡护策略、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保护区巡护管理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